tokenpocket钱包下载站|岳飞死后的宋朝

作者: tokenpocket钱包下载站
2024-03-08 04:56:33

岳飞死后的宋朝,靠什么又存在了139年?_南宋

岳飞死后的宋朝,靠什么又存在了139年?_南宋

新闻

体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教育

时尚

科技

财经

娱乐

更多

母婴

健康

历史

军事

美食

文化

星座

专题

游戏

搞笑

动漫

宠物

无障碍

关怀版

岳飞死后的宋朝,靠什么又存在了139年?

2018-10-09 19:57

来源:

奇葩看历史

原标题:岳飞死后的宋朝,靠什么又存在了139年?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是寿命最长的封建王朝之一,从立国到灭亡共有320年,仅次于汉朝的426年,长于唐朝的290年,明朝的277年及清朝的296年。

这个朝代在总体上给人以文弱的感觉,它并没有拓疆裂土的武功,也没有雄才大略的铁血君王,而这样的君王治下又有多少平民百姓作了他们的牺牲。但正是在这个朝代,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发展到了顶峰。中国文化史上大师级的人物也以这一朝代最多。它有范仲淹的岳阳楼、欧阳修的醉翁亭、苏轼的赤壁;它有张横渠太虚、周敦颐的太极、二程的诚敬、朱熹的格物、陆象山的宇宙;它还有王安石、司马光、陆游、辛弃疾、李清照、文天祥等等,仅在宋仁宗一朝唐宋八大家就出了六位、四大发明就出了三项、还有那伟大的包青天,《清明上河图》真实地反映了它庸常的世俗生活。这样的一个发展状态,是与宋朝以文化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紧密相连的。

从军阀混战中收拾得江山的宋太祖赵匡胤,本身就是一个大军阀,他对于战争的血腥记忆太深刻了,因此,宋朝建立后,他便刻意弱化军人的地位,并且立下了以禁杀为主要内容的三条誓约,其中誓约第二条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这条誓约得到了很好的遵守,我们可以看到宋朝从始至终都很少有大规模屠戮大臣的事情发生,这与中国其他王朝内部的血腥残杀形成鲜明对比。为了防止在战争中将军队养得尾大不掉,宋王朝对周边国家采取了以金钱赎买和平的政策,尽管每年都破费不少,但是远比大规模的边关战争所动用的物力人力要省许多,而且避免了普通百姓的战争伤亡。从平民的历史视角来看,这其实不错。

但是不杀之中也蕴含着杀机,这杀机是无形的,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针对着军人将领阶层,同样与别的王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除去民间传说,在宋朝很少产生过历史上数得着的伟大将领,一将成名万骨枯,在宋朝几乎没有这样的名将。这是因为它从国策上扼杀了一名将领的成长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从抗金实战中成长起来的年轻将军,给当时的君臣以什么样的心理压力也便可想而知了。

于是,很少诛杀大臣的宋王朝,最后却莫明其妙地将岳飞杀掉了。尽管任何一个朝代都曾冷血地屠杀过它的许多有功之臣,而且动辄株连九族十族,死亡人数达上万人,看看汉朝、唐朝、明朝、清朝都有,但似乎没有一个案件能比岳飞之死给历史以更大的冲击力,这大概也与宋朝杀大臣少有关。宋王朝屈指可数的这一杀也便成了后世人们心目中最大的冤假错案。其实,这何尝不是历史给宋朝的冤假错案,与那些嗜杀的王朝相比,宋朝可说是中国历史的黄金朝代。

岳飞死后,宋王朝又继续存在了139年。岳飞被“莫须有”地杀掉,此后成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之痛。以某一方面为中心,作为一种国策,早晚会有其弊端的,尽管这种国策在一定时期也会取得某些方面的成就,主政者应当以史为鉴,在适当的时机做出适当的调整,而不可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岳飞死后南宋靠什么又存在100多年:

1.后来金国的兀术死了以后,金国也没有人才了。

2.其实南宋的实力还是有点的,只是赵构不想打,怕打赢了二帝回来了,自己的皇帝不能做了。岳飞口口声声要直捣黄龙府,接回二帝,没办法只好把他处理了。

3.赵构只是不想打,只想安安稳稳当皇帝,金国真的要想来灭南宋,谁输谁赢不一定。

4.金国也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内部腐败,外面又多了个强大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说蒙古与金有几大恨,于是联合南宋将金灭了。

5.金国被灭之后,蒙古就开始解决南宋的问题,南宋太腐败了,又无杰出将领,与蒙古军作战,节节失利,但掌握着造火药的尖端科技,有榆木炮等高科技武器,勉强抵挡了一阵,甚至用大炮将蒙古的最高统帅蒙哥打死了。

6.南宋运气非常好,一炮将蒙古大汗蒙哥打死了,于是为了争夺汗位,蒙古发生了一段时间的内乱,于是南宋又多存在了若干年。

7.南宋灭亡是以最后一个皇帝投海而死来确定的,他们在很多年以前就开始流亡逃命,没有权利了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

岳飞死后,秦桧过得怎么样?他是怎么死的? - 知乎

岳飞死后,秦桧过得怎么样?他是怎么死的? - 知乎首发于历史何止五千年?!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岳飞死后,秦桧过得怎么样?他是怎么死的?我在人间捡故事做自己的事,别人不同意,要么不搭理,要么干他!岳飞死后,秦桧作为大功臣,当了23年宰相。除了杀岳飞,他基本没做什么错事,但秦桧死后,宋高宗仰天大笑:“老匹夫终于死了,朕再也不用在鞋子里藏刀了!”秦桧是南宋宰相。公元1142年(绍兴十二年),秦桧诬告岳飞。秦桧称:(岳飞)谩侮先皇、意图谋反、受诏不救淮西,其罪当诛。同年12月,宋高宗下令:“岳飞特赐死。”(《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虽然,宋高宗下了赐死的命令,可岳飞并不是按照规矩被处死,而是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据《朝野遗记》记载,岳飞被捕后,受了“拉胁”之刑,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朝野遗记》:其毙于狱也,实请具浴,拉胁而殂。所谓的“拉胁”之刑,就是用重锤猛击胸肋骨位置,使得犯人骨折,承受剧痛。或者,用绳子捆住犯人,从两边收紧,使胸肋骨因压力而骨折。总而言之,这种刑罚,目的就是让人承受剧痛。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岳飞喝毒酒身亡。临死前,岳飞在供状上写下了八个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这8个字,是在表达自己的赤胆忠心。在陷害岳飞这件事上,秦桧是无可争议的凶手。岳飞死后,秦桧作为大功臣,被高宗继续重用。此后23年,他过得格外风光,官运亨通,满门荣耀,但他去世后,秦家就开始走下坡路。【官运亨通,深受信任】岳飞死后,宋金议和再无障碍,秦桧也官运亨通,深受皇帝器重。公元1143年,也是岳飞去世的第2年,秦桧罢免了一系列主战派官员,包括洪皓、张九成、张邵、黄龟年、解潜、辛永宗……这一时期,皇帝对秦桧的信任,也与日俱增。秦桧的任何提议,宋高宗都毫无保留地采纳。公元1145年,也是岳飞去世的第3年,宋高宗给秦桧赏赐了一座府邸。不久,宋高宗觉得,赐府邸不足以体现他对秦桧的宠爱,便亲笔写了一块“一德格天”的匾额,挂到秦桧府上。公元1146年,也是岳飞去世后的第4年,宋高宗将祭器赏赐给了秦桧。这是中国历史上,帝王第一次将祭器赏赐将相,可见恩宠。岳飞去世后的第7年,宋高宗让人给秦桧制作画像,亲自做赞。岳飞去世后的第8年,秦桧病重,宋高宗特许他坐着轿子上朝,并且免去朝拜礼。……如果说,在唐太宗眼中,魏征、长孙无忌是肱骨大臣;那么,在宋高宗眼中,秦桧就是为国为民的大能臣、大好人。毕竟,魏征、长孙无忌,也只是入凌烟阁,享受陪葬权,而宋仁宗则亲自给秦桧作赞、写牌匾。在清朝,年羹尧作为征战西北的大将军,见到雍正还要行跪拜之礼;而秦桧只是生了病,不仅不用跪拜,还可以坐轿上朝。那宋高宗对秦桧是捧杀吗?如此盛宠,是否是宋高宗对秦桧过于忌惮,以退为进呢?好像也不是。宋高宗似乎是真心认可秦桧的。当时,很多朝臣都弹劾过秦桧,说他拉帮结派,腐朽奢华。可宋高宗并没有因此惩罚秦桧,反而把这些上奏的官员,给判了刑,理由是:他们诽谤秦桧。举几个例子。进士黄友龙,因诽谤秦桧,被处以黥刑(脸上刺字),发配岭南;内侍裴咏,因构陷秦桧,被贬,编管琼州;汪大圭,惠俊、刘纪中等人,也都没有幸免,皆因参奏秦桧获罪……还有人更冤。他们没有参奏秦桧,仅在言语上对秦桧不敬,就遭到贬谪。这些人包括:胡舜陟、张九成、张邵……从上述案例来看,宋高宗对秦桧,似乎真的非常信任。而皇帝的厚爱,自然引来官员、百姓的追捧。据《宋史》记载,当时,有不少人对秦桧歌功颂德。其中,台州的曾惇,还专门给秦桧献诗,称秦桧为“圣相”。台州曾惇献桧诗称"圣相"。凡投献者以皋、夔、稷、契为不足...必曰:“元圣”。(《宋史》)不止是自己官运亨通,秦桧的家人,也因他而得了满门荣耀。【子孙同领史职,满门荣耀】岳飞死后,秦桧的仕途一帆风顺,他的子孙家人,也都受到了荫蔽。秦熺是秦桧的继子。在进士及第后,他就担任了秘书少监,专门负责撰修国史。秦埙是秦桧的孙子。他荣获殿试第三,被任命为实录院修撰,同样编修国史。在古代,史官是非常重要的职位。而秦桧子孙三代,都负责编修国史,可谓前所未有。《宋史》:未几,埙修撰实录院,宰相子孙同领史职,前所无也。如果说,子孙入朝为官,均负责修史,还属正常。那么,秦桧被赐予满门荣耀,就非常惊世骇俗了。一般来说,晋封宠臣家眷,是皇恩浩荡,不算奇闻。可在晋封秦桧及其家人时,宋高宗亲自跑到秦桧家里去册封秦桧一家。皇帝这种毫无架子的行为,无意间展现了他们之间非同一般的关系。按理说,盛极必衰。君王如此盛宠,背后必然有其考量。而秦桧被捧上极点,接下来就该走下坡路了。【因病而亡,门楣衰弱】绍兴二十五年,秦桧病重,无法说话,基本只能躺在床上。他曾经滔天的权势,正在被宋高宗逐一收回。不过,表面工作还是要做的。因此,宋高宗亲自去探望秦桧,而秦桧则流下来感动的泪水。一副君臣和睦的样子。第二天,秦桧去世,享年66岁。宋高宗得知消息,当即追赠他为申王,并赐予他“忠献”的谥号。秦桧去世的第二天,宋高宗就昭告天下,夸赞秦桧,称赞他的功绩。“秦桧力赞和议,天下安宁。自中兴以来,百度废而复备,皆其辅相之力,诚有功于国。”(取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从诏书来看,宋高宗非常认可秦桧的能力。但是,宋高宗真的对秦桧毫无芥蒂吗?当然不可能。据《朱子语类》记载,秦桧去世时,宋高宗从靴子里抽出一把匕首,扔在地上,大笑:“从今天开始,我再也不用在靴子里藏刀了。”秦太师死,高宗告杨郡王云:“朕今日始免得这膝裤中带匕首!”乃知高宗平日常防秦之为逆。(《朱子语类》)由此可见,秦桧权势滔天之下,宋高宗对他,仍然是防备的。而秦桧病重时,曾向宋高宗提议,让他的儿子继任为宰相。但这个提议,被宋高宗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秦桧去世后,曾经门楣显赫的秦家,开始走向下坡路。宋高宗给了秦桧死后哀荣,但他拒绝了秦桧的儿子秦熺继任宰相;此后,他追赠秦桧为太傅,同时又夺去其遗表恩赏。种种迹象,宋高宗都在告诉世人:他要开始对秦桧党羽下手。不过,宋高宗倒是没伤害秦桧家人。他保持了秦桧一家的富贵,有人出面否定秦桧议和的功劳,宋高宗却说:“一切都是我的决定,秦桧不过是一个助力者、执行者。”“讲和之策,断自朕志,秦桧但能赞朕而已,岂以其存亡而渝定议耶?近者无知之辈,鼓倡浮言,以惑众听,至有伪撰诏命,召用旧臣,抗章公车,妄议边事,朕甚骇之。自今有此,当重置典宪。”(取自《宋史·高宗本纪八》)宋孝宗即位后,秦家的苦日子就来了。当时,宋高宗禅位于宋孝宗,而宋孝宗是个坚定的主战派。他开始准备北伐。为了鼓舞士气,宋孝宗为岳飞沉冤昭雪,还给岳飞建庙褒扬。不过,宋孝宗并没有提及秦桧。秦桧被认为是“奸臣”,是在宋宁宗时期。宋宁宗也是个坚定的北伐执行者。为了鼓舞士气,他下令剥夺秦桧死后追封的“申王”,将其谥号改为“谬丑”。宋理宗为了进一步鼓舞士气,又把秦桧的谥号改为“缪狠”。到了明清时期,不少文学作品,就把秦桧塑造成汉奸、权奸了。【写在最后】其实,岳飞死后,秦桧又当了23年的宰相,后来因病重而亡。在秦桧去世时,他的名声并不差,皇帝还给了他“忠献”的谥号。但随着时间流逝,他的名声越来越差。是非公道,自在人心。我们欣赏的,是那种面对强敌,仍有战斗决心的人。而不是牺牲尊严,换取一时平安的人。不过,客观来看,秦桧只是皇帝手里的一把刀。当时的岳飞,想要迎回钦徽二宗,而宋高宗却并不希望如此。或许,这就是岳飞蒙冤受害的理由之一吧。从能力上看,秦桧还是个不错的臣子。他当宰相期间,南宋的经济不仅有了恢复,还在继续发展。而这种经济的发展,为后世北伐提供了财力支持。在建设朝廷典章制度和礼乐制度,秦桧同样办了不少实事。比如,他曾扩增太学人员,重修盐茶法,改变了两宋交替的制度混乱的局面,保护了华夏文化的传承。南宋时期的文人,对秦桧的评价,并不激烈。比如,朱熹曾讥讽秦桧,但他只骂秦桧“结党营私、弄权骄奢”,却从不曾指责他卖国求荣、冤杀岳飞。再比如,陆游曾被秦桧打压,一生抑郁寡欢。可秦桧死后,陆游却撰写了《老学庵笔记》,赞许前期的秦桧有胆有识,是忠义之人,只是后期为人腐败、仗势欺人。人生在世,能力能让我们出类拔萃,但真正让我们被人敬佩的,一定是人品和骨气。我们纪念岳飞,是崇拜他面对强敌的宁折不屈。我们不喜欢秦桧,也并非他没有能力,而是面对强敌,他弯下了腰,丢弃了尊严。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发布于 2022-06-02 09:31岳飞宋朝秦桧夫妇跪像​赞同 16​​2 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转载​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历史何止五千年?!历史的事,看到的,能多个思维角度就行。何必在

岳飞死后四年,南宋和金到底发生了什么?_腾讯新闻

岳飞死后四年,南宋和金到底发生了什么?_腾讯新闻

岳飞死后四年,南宋和金到底发生了什么?

全文共4968字 | 阅读需10分钟

彼时的北方大地

早已是一片神鸦社鼓

正月初一,开年电影《满江红》上映。不同于以往南宋时代的影视剧中多以岳飞抗金或辛弃疾南下为背景,《满江红》将时间设定在南宋绍兴十六年(即岳飞死后四年)实属罕见。翻阅史简,这一年看似“无大事发生”,那么,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电影《满江红》海报

宋金战和

想知道岳飞死后四年的历史发生了什么,首先要回溯到岳飞生前的宋金战和。在宋金的中原博弈中,北方的民众、士人始终是宋金双方争取的对象,但在靖康之难到岳飞被杀的绍兴和议前后,南宋朝廷失当的举措和政策,令北方的民心迅速向金倾斜。

起初,金在收服民心方面堪称失败。自完颜宗望、完颜宗翰南下攻宋肇始,金仍然延续着早先在东北地区、燕云一带治理契丹、渤海、汉等各族的统治经验,因此其早期对山东、河北的治理政策虽然十分疏阔,但也展现出了制度的不成熟,使得其在具体行政管理上显得野蛮、粗暴。同时,金初地方官长总揽地方军政大权,权限极大,完颜宗望、完颜宗翰甚至分别开枢密院于燕山(今北京)、云中(今大同),一时号称东朝廷、西朝廷,与其疏阔、未成熟的制度结合。由于剃发、征签军、迁徙猛安谋克、强占田亩等政策频出,北方民众生活艰难,反抗激烈,直到绍兴和议之前,金都难以将其压制。民众起义军活跃二十多年间,河北、河南之地“一度复非朝廷所有”。

可义军、士人再怎么坚持抵抗,无奈宋高宗赵构却步步妥协,中原士民逐渐感觉自己被南宋抛弃。随着富平之战完颜宗弼(金兀术)的大胜,金军全取关陕,几乎尽得秦岭淮河以北土地,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开始趋向温和。与此同时,金扶持的汉人政权伪齐统治逐渐稳固,冲抵掉了北方士民的部分反感。伪齐取消了签军和部分劳役,税率甚至有所下降,而此时南宋军兴税等多种服务于战争的杂税猛然滋长,纵然民间反抗活动仍在持续,也能看到中原大地正呈现出安定的趋势。

然而,伪齐政权说到底是与虎谋皮,在配合金的南侵战争中并无建树,甚至一触即溃,终以失败收尾。公元1137年,金认为伪齐国主刘豫上下治国无方,决定废其为蜀王,伪齐政权随之灭亡。

废伪齐后,完颜昌组织了宋金谈判中的首次和谈。在金太宗长子完颜宗磐的支持下,金廷决定将河南、陕西还给南宋。由于先前连番大战,以宋高宗为主的南宋统治者对于金军仍存有惧战心理,为求安定,南宋朝廷再度妥协,对原本的官员配置基本不做变动,同时,将南逃的中原人遣还金境。南宋的妥协令中原士民愈加失望,南宋的主战派虽然对宋金和议颇为不满,但受制于赵构、秦桧等妥协力量,诸多桎梏下也难有作为。

影视剧中的岳飞。来源/电视剧《精忠岳飞》截图

随后,宋金再次交战,岳飞率军长驱河洛,尚未对南宋绝望的北方士民,不断以人力物力支援岳飞北伐。眼见势头不对,完颜宗弼试图促成第二次绍兴和议。反观南宋朝廷内部,赵构也想解除岳飞等武将兵权,并与金廷达成长久和议,而秦桧则想议和的同时扫除自身专权的阻碍,两人一拍即合。

随后,岳飞蒙难,和议达成,文书来往中,宋高宗赵构对金熙宗极尽谄媚之词,甚至留下了“臣构言”的千古奇谈。对于北方士民而言,由于长期接触金军,对金的抵触与对宋的尊奉正在微妙的此消彼涨,而在得知岳飞被杀后,对宋的失望与不信任达到高峰,以致其后南宋数次北伐都只是“元嘉草草”,彼时的北方大地,早已“一片神鸦社鼓”。

绍兴十六年

南宋绍兴十六年、金皇统六年(1146),岳飞蒙难的四年后,天下无事。

天下无事,只是听起来还不错。

早在北宋神宗时,宋神宗召王安石入对,讨论宋朝享国百年而天下无事的原因,王安石上书了著名的《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全文突出“无事”,以扬为抑,褒中有贬,指出了宋朝统治的各种弊病,在“百年无事”的表象,实则早已危机四伏。

电影中,沈腾饰演的小人物,在看似“风平浪静”的背景下陷入迷局。来源/《满江红》剧照

那么,看似“风平浪静”的1146年,真的无事发生吗?

1146年,南宋临安。

高宗赵构自杀害岳飞后,解除了较具自主权的诸将领的兵权,又与自己惧怕的金人达成和议,生活舒心稳当,在他看来,内忧已定,外患平息,朝廷若在执掌。

秦桧在绍兴和议后,尽斥政敌,赵鼎被贬至潮州,王庶被贬向德军节度副使,并死于贬地,胡铨则远走新州,李光被贬于郴州,一时间秦桧风光无二,势力如日中天。中兴四将里,刘光世、岳飞已经过世,张俊向秦桧妥协以委蛇保荣,韩世忠赋闲在家,自号“清凉居士”,并自致仕以后,不言兵事,时常骑驴携酒,游览西湖。

电影中的秦桧。来源/《满江红》预告片截图

不过,这一年的北方金国,发生了一件事,或可被视为电影《满江红》的原型。影片中,岳飞死后四年,秦桧与金国会谈。会谈前夜,金国使者死在宰相驻地,其所携密信神秘失踪。在南宋李心传所撰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也记载了一件相似的事情——在金国的南宋故官宇文虚中因谋乱被杀。

北宋大观三年(1109),宇文虚中进士及第,历任起居舍人、国史编修官、中书舍人等职。靖康时参与宋金议和,后在南宋政权初立的建炎二年(1128),以大金祈请使出使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军中,同其他使者一样,宇文虚中被金所扣留,一直到绍兴四年(1134),都被滞留云中(今山西大同)。

影视剧中的宇文虚中。来源/电视剧《精忠岳飞》截图

这段时间里,宇文虚中不肯为金人所用,拒受官爵,并为南宋奔波。其后,宇文虚中离开云中去上京会宁(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区),《金史》称:“宇文虚中朝至上京,夕受官爵。”此后,宇文虚中似乎已经在金国安定下来,开始参与到金的制度改革中。

宇文虚中赴上京不久,恰逢金熙宗完颜亶新立。完颜亶自幼接受中原文化,受儒学影响深厚,金熙宗一朝,始终着力于加强皇权、整肃内政,清洗部落制残余。他一方面与南宋谈和,一方面则大刀阔斧的改革勃极烈制度和省部、枢密院制度。这一系列改革中,都有宇文虚中参与的痕迹。《金史》卷七九《宇文虚中传》载:“朝廷方议礼制度,颇爱虚中有才艺,加以官爵,虚中即受之。”

时间来到1146年,曾深度参与金制度改革的宇文虚中,谋划了让宋金震动的政变。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

“宇文虚中乃因联合东北反金之人,且与翰林学士高士谈密谋反金,欲于金主郊祀天时,劫杀金主,先期以蜡书致宋廷,以为外援,但秦桧拒不接受。事被发觉,宇文虚中及其子直显谟阁师瑗均死难。”

宇文虚中联合同样由宋入金的翰林学士高士谈,计划趁金熙宗祭天的时候,出兵截杀金熙宗。他将计划藏在蜡丸内,传递到南宋,希望南宋派援兵里应外合,共图恢复。万万没想到,秦桧收到蜡丸后,转手就送给了金,将计划和盘托出。宇文虚中和他的师友、儿子均被金国人杀害。

关于宇文虚中谋反一事,除《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外,《宋宰辅编年录》、元好问《中州集》《宋名臣言行录续集》等宋金不同史料对其过程的描述均有出入、众说纷纭,有的说宇文虚中是被动卷入,有的说他联合高士谈,有的说他联合被金熙宗诸王宗亲密谋举事,或者试图里应外合。资料内容虽然各不相同,但相同的一点是:都认为宇文虚中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了密谋举事中,事败后举家被杀。

无论真相如何,我们倒可以对当时的金宋政治生态略窥一二。

金代历史地图。来源/谭其骧版《中国历史地图集》

宇文虚中一案扑朔迷离,但可以确定的是,当时金内部的确有一股反对金熙宗的力量,试图推翻其统治。在当时,贵族联合专政的政治模式在金国内部仍是主流,地方更是尾大不掉,宗王亲贵秉权枢机,甚至可以通过金初的“兄终弟及复归其子”的继承法干预皇位继承,金熙宗与宇文虚中的改制则引起了金朝勋贵的强烈不满。

为消除氏族制对皇权的约束,扩大自身的政治影响,将行政纳入君臣关系的轨道,金熙宗废除了勃极烈制度(金皇室、宗室显贵共议国事的最高权力机构,以合议制形式决定大政方针,君主的权力会受到诸勃极烈的牵制),并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同时,一改早期对北方士民的剥削,金熙宗首先废除了女真旧贵族势力完颜宗翰所推行的剃发令、峻法,一方面推进女真的汉化,另一方面对其他民族实行怀柔政策,力求缓和治下各民族间矛盾,进而统合中原、东北的物力人力,以期南下灭宋,实现全国统一。在财政税收上,金熙宗则废除掠夺性经济政策,转以经略、经营为主。

这一系列举措自然触怒了一部分女真贵族,宇文虚中所卷入的政变虽被扼杀于待发之际,但其反对势力仍然暗中酝酿政变。而这场政变无论在历史上是否与南宋有关,金熙宗都并未有什么动作,他需要长久的和平,以推行他的改革。仅仅在四年后,皇统九年十二月(1150年1月),金熙宗被金太祖之孙、完颜宗干次子完颜亮、驸马唐括辩,大兴国等合谋刺死。之后他被降封为“东昏王”,完颜亮自立为帝,改元天德,是为金海陵王。

金熙宗即位后的一系列改革可以说卓有成效,一方面他稳定了动荡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缓和了金宋关系,为自身争取到了汉制改革和发展的空间。金熙宗虽然身死,但他的改革措施并没有人亡政息。海陵王完颜亮即位后,仍从其治政遗轨,加强皇权,安定地方,到金世宗在位时,北方的统治秩序已然十分牢固,南宋再难撼动。金末时的红袄军,也是由土地问题激生,而非宋金关系变动的产物。

完颜亮攻宋之战。来源/《中国战争史地图集》

而当时的南宋政局,由赵构与秦桧携手通过对敌妥协以换取自身的尊位不失。宇文虚中一案发生后,南宋朝廷虽然颇为震动,却无任何军事或政治上的动作。此时的赵构、秦桧与金熙宗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了奇妙的默契,保持着“久违的和平”。宇文虚中的家破人亡,就这样被宋金共同搁置,直到宋孝宗意图北伐时,方才旧事重提。只是到那时,南宋北伐时需要面对的,是已经失望透顶的北方士民,曾经的“箪食壶浆以迎岳飞、韩世忠”,泯灭在岳飞死后的光景中,更随着时光流转,逐渐模糊在北方士民的记忆中。

清代学者施国祁曾论证过宇文虚中事件,宋方的历史记载可能有诸多不实。在宋方史料中,宇文虚中事件本身疑点重重,加上他从宁死不降到降金理政的骤然转变,使得其流传的行状、书信等多带有南宋士大夫自己的想法,并在此基础上去解释宇文虚中的行为。而南宋史料突出秦桧在宇文虚中这件事上的参与,其实反映的也是当时南宋朝廷内部的士大夫对赵构、秦桧等投降派的不满,这种悲观情绪也在南宋朝廷内蔓延,此后的北伐中原似乎变成了一句口号,很少有人相信南宋真的能做到。

历史的回响

高宗内禅后,北伐被宋孝宗提上议程,岳飞、宇文虚中得到正名,然而,这种迟到的正名已经难以得到补救。

公元1163年,隆兴北伐拉开序幕,宋将李显忠被纥石烈志宁击败于符离,草草收尾。

公元1206年,韩侂胄主持开禧北伐,金军先以仆散揆为主帅,病死,易帅完颜宗浩,同样病死,最后易帅完颜匡,即便金军三易其帅,宋军仍不能胜,甚至一度让金军饮马长江,几乎尽失长江以北。

公元1234年,宋理宗指挥端平入洛,南宋联合蒙灭金后,出兵攻打位于的原北宋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和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三京,最终在蒙古军反击下大败亏输,惨淡收场。

直至南宋灭亡,岳飞所梦想的“一鞭直渡清河洛”也未能实现。

不过,在1146年,这时的蒙古草原仍部落林立,战争不休,因其实力弱小而受制于金,也是在这一年,为了镇压蒙古各部反抗斗争,金熙宗下令将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钉死在木驴上,从此以后,成吉思汗家族便将这一仇恨牢记心中。追求“天下无事”的宋金做梦也没想到,正在悄然积蓄力量的蒙古部落,才是真正的终结者。

参考资料及文献:

刘浦江:金代的一桩文字狱——宇文虚中案发覆,《辽金史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

李秀莲:试析宇文虚中羁旅金营时期的诗作及其心路历程,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孙田:论金熙宗改革引起的宗室贵族斗争,边疆经济与文化;

沈文雪:宇文虚中疑案史书记载异同及其背景述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元好问:《中州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上海古籍出版社。

岳飞之死对南宋政权的军事形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知乎

岳飞之死对南宋政权的军事形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中国历史宋朝岳飞之死对南宋政权的军事形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题。绍兴十一年岳飞屈死风波亭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事件,但除了对政治格局的震荡,在军事层面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对宋金战争的最后结局起了什么作用…显示全部 ​关注者22被浏览35,877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添加评论​分享​9 个回答默认排序淮南东路安抚使人称史盲​ 关注岳飞在世时,所统诸军受到南宋上下一致好评,岳飞死后呢?“昔年岳飞一军,纪律最严,隐然如长城,今乃无异诸路厢、禁军矣。”南宋中前期的正规军主要包括驻守临安的战略预备队——三衙诸军(那些张口闭口赵构御林军的可以歇一歇)和驻守在镇江府、建康府、池州、鄂州、金州、兴元府、兴州等地的驻屯大军,北宋时的禁军,尤其是诸路不系将禁军早已沦落到和厢军差不多的性质,足见岳飞死后,其嫡系鄂州大军退化的程度。一支高素质军队是很难练就的,而一支高素质军队的退化,确实非常容易的。主帅的品格和才能决定这支军队的品格,包括士兵的军事素质、思想状态等。岳飞、王贵、张宪与田师中先后为帅,鄂州军呈现出战斗力和精神面貌完全是两样的。张宪被杀,王贵退闲后,张俊心腹田师中成为鄂州大军的都统制(牛皋疑为田师中毒死),田师中在鄂州军中,排除异己,结交内侍,在鄂州任上掌兵长达二十年,鄂州大军持续腐败:(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丁巳,诏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田师中令赴行在奏事。殿中侍御史杜莘老言:“师中老而贪,士卒怨,偏禆不服,临敌恐误国事。”御史中丞、湖北京西宣谕使汪澈亦言:“师中握兵久且耄,缓急恐不可倚仗。”上乃召之,寻以潭州观察使、知襄阳府吴拱为鄂州诸军都统制。——《要录》卷192朱熹对田师中的评价是:久窃兵权,无尺寸功。海陵王南侵,南宋朝廷认识到田师中老而昏聩,贪污腐败,已经不可用,让吴璘之侄吴拱取代田,统帅鄂州大军,吴拱在京西湖北立足靠的反而是他带来的数千西军。和吴拱几乎同时任命的还有湖北、京西制置使,前韩世忠部将成闵,作为京湖方向的全权大臣,刚到任,就受到了鄂州左军统制郝晟的行贿,让郝晟去襄阳填上了吴拱留下的位置。当然,绍兴和议后急速腐败的不止原岳飞所部,南宋江上诸军在海陵南侵和隆兴北伐时战斗力都是不忍直视的,这与从宋高宗开始由上至下任用庸将、助长腐败的操作是分不开的。远在蜀口的兴州、兴元、金州诸军则与京湖、东南形成了鲜明对比,吴璘为帅,在绍兴和议后长达二十年的和平时期内,潜心军事,研究兵法,早在完颜亮兴兵前三年,就着手战备,因而能在两年秦陇之战中表现相对出色,但仍然无法对全局有多少影响。编辑于 2022-07-17 12:31​赞同 206​​9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匿名用户岳飞是南宋初期最具进攻精神和进攻战略能力的武将。他曾经规划了一套大战略,如果不是赵阳痿扯后腿,收复河山、直捣黄龙府绝不是一句空话。岳飞死后,南宋还是有不少名将,比如吴家兄弟、虞允文,也都有一些出彩的战绩,但都是被动防御,再也没人能达到岳飞的水平了。岳飞为国征战十几年,独自统兵近十年,他一面锤炼麾下的军队,一面广泛联络其他官军和北方义军,准备聚集力量彻底打垮金军。岳飞一死,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力量一下子就散了。岳家军被打散改编,其他将领心寒齿冷,从此只图自保,再也无人提收复河山的事了。最可惜的就是北方义军,北方义军主要是在金军后方袭扰,破坏粮草后勤等,没了岳飞在正面牵制,兀术调转枪头,集中对付北方义军,而义军毕竟不是正规军,在人员、装备、战术等各方面都没法与正规军相比,根本无法与金军正面抗衡,大部分都被兀术剿灭了。然后没了后顾之忧的兀术又杀回来,以武力威胁迫使赵阳痿签约了耻辱的和约。后来宋孝宗在位期间,想重新组织北伐,可短时间内又能集中多少力量,很快就被挫败了,也从此心灰意冷。岳飞死后,南宋也多次与金军交手,基本上是败多胜少。要不是金国后来在内耗中逐渐衰落,再重现一次靖康耻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就算金国日渐衰落,金军的战斗力也一直比宋军强。编辑于 2022-07-17 22:25​赞同 14​​15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南宋甘愿杀掉岳飞,同金国议和,宋朝最终得到了什么? - 知乎

南宋甘愿杀掉岳飞,同金国议和,宋朝最终得到了什么? - 知乎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南宋甘愿杀掉岳飞,同金国议和,宋朝最终得到了什么?天地史话南宋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在宋高宗赵构的旨意下,抗金名将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年仅39岁。后世许多人都认为岳飞之死,主要就是因为奸臣秦桧的谋害。而事实上,秦桧只是帮凶,真正想要杀掉岳飞的还是宋高宗赵构本人。宋高宗为什么一定要杀掉岳飞呢?其实原因有很多方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岳飞为当时“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他坚持要北伐中原,收复被金国占领的大宋河山。而宋高宗和秦桧却是完全的“主和派”,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同金国议和,实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目标。由于彼此三观不合,所以天天喊着“还我河山”、“迎还天眷”(天眷即皇帝的家眷,这里是指被金国掳走的宋徽宗、宋钦宗)的岳飞就成了宋高宗的眼中钉。而比宋高宗更讨厌岳飞的就是当时金国的统治者了。由于岳飞指挥的“岳家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大败金军,金国统治者对岳飞自然是恨之入骨。绍兴十年(1141年),在南宋抗金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宋高宗却认为此时正是议和的最佳时机。为了向金国表达自己的诚意,宋高宗下令解除了岳飞、韩世忠、张俊三位大帅的兵权,并撤消了对金作战的专门机构。然后他派出使者前往金国求和。本来已经被宋军打得难以招架的金国看到南宋皇帝如此软弱,于是坐地起价。金国提出条件,想要议和的前提条件就是“必杀岳飞”,否则一切免谈。岳飞是南宋最重要的将领,位列“中兴四将”之首,是当之无愧的国之柱石。可是,当金国这边的要求提出后,宋高宗并没有怎么犹豫就下定决心要满足金国人提出的条件,即杀掉岳飞。最终,岳飞冤死狱中,南宋如愿以偿地和金国达成了“绍兴和议”。那么,南宋在这份“和议”中到底得到了些什么呢?许多人误以为“绍兴和议”是一份和平协议,但实际上这却是一份极为屈辱的投降协议。根据“和议”中的约定,南宋和金国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这意味着整个中原地区都拱手让给了金国,其中包括极具战略地位的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二州。南宋每年向金国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此外,南宋不得在边境各州驻扎重兵,如果有宋人逃往金国,南宋这边不得继续追捕,如果有北方的人逃往南宋,南宋则必须将其抓捕并引渡给金国。除了上述“和议”内容外,更屈辱的是南宋要向金国称臣,金国皇帝册封宋高宗赵构为宋皇帝。南宋和金国往来的文书中,南宋称金国为“上国”,称自己为“弊邑”。宋高宗在派人送给金国的誓表中自称为“臣构”,真的可以说是把他们老赵家祖宗的脸面都丢尽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赵家皇室的脸面在“靖康之变”中被赵构的父亲(宋徽宗)和哥哥(宋钦宗)也已经丢的差不多了。“绍兴和议”签订后,宋高宗和秦桧等人终于得偿所愿。虽然北方故土全部丢失了,但宋高宗照样可以高枕无忧的在临安府(今杭州)继续做他的皇帝。要论中国历史上卖国皇帝哪家强,宋朝徽宗、钦宗、高宗父子兄弟三人恐怕无人能敌。发布于 2019-08-10 11:03宋朝岳飞中国历史​赞同 21​​33 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_百度百科

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岳飞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17个义项)展开添加义项岳飞播报讨论上传视频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男,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 [1-3]、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1]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514]”。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岳飞的文才同样卓越,其代表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 [4]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辑有文集传世。 [5-6]别    名岳武穆、岳少保字鹏举所处时代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出生日期1103年3月24日逝世日期1142年1月27日主要成就收复建康、襄阳六郡、商州、虢州平定曹成、张用等游寇势力主要成就缔造“连结河朔”之谋,积极与民间义军联络抗金北伐中原,取得郾城、颍昌大捷主要作品满江红·怒发冲冠、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五岳祠盟记、乞出师札子本    名岳飞爵    位武昌郡开国公,鄂王(追封)谥    号武穆、忠武葬    地西湖栖霞岭性    别男目录1人物生平▪三次投戎▪初露峥嵘▪再归宗泽▪开封弃守▪收复建康▪转战江淮▪平定游寇▪六郡归宋▪名扬洞庭▪长驱伊洛▪进军蔡州▪君臣嫌隙▪力反和议▪挺进中原▪十年功废▪千古奇冤▪身后平反2主要影响▪军事▪艺术▪后世影响3人际关系▪先世▪兄弟姐妹▪妻子▪子女▪后裔4主要作品5历史评价▪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近现代6后世纪念▪历代追封▪诗词纪念▪岳飞墓▪岳王庙▪关岳庙▪祭祀大典7史料索引8轶事典故▪岳母刺字▪生活简朴▪洁身自好▪律己齐家▪事母至孝▪勇冠三军9艺术形象▪文学形象▪影视形象人物生平播报编辑三次投戎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1103年3月24日),岳飞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河南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传说岳飞出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故父母给他取名飞,字鹏举。 [7-8]汤阴岳飞庙塑像岳飞少年时期,为人沉厚寡言,常负气节,喜读《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9]曾拜周同(《说岳全传》等改为“周侗”)为师,学习骑射,能左右开弓。 [10]不久周同病故,岳飞每逢初一、十五,都亲到坟上祭奠。 [11]岳飞之后又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武艺“一县无敌”。 [12]岳飞生有神力,不满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时人奇之”。 [13]宣和四年(1122年),童贯、蔡攸兵败于契丹,河北官员刘韐于真定府(河北正定县)招募“敢战士”以御辽(一说是为征辽)。岳飞应募,经过选拔,被任命为“敢战士”中的一名分队长。 [14]20岁的岳飞自此开始了他的军戎生活。 [15]贼寇陶俊、贾进在相州作乱,岳飞请命前去除害。岳飞表现突出,带领百骑骑兵,用伏兵之计,生擒二贼以归。 [16]同年,岳飞的父亲岳和病故。岳飞辞别刘韐,离开军队,赶回汤阴为父亲守孝。宣和六年(1124年),河北等路发生水灾, [17]岳家生计艰难,岳飞为了谋生,前往河东路平定军(山西平定县)投戎,充当骑兵效用士,不久被擢为偏校。宣和七年(1125年),金灭辽之后,便大举南侵攻宋。宋徽宗禅位于长子赵桓,即宋钦宗,次年改元靖康。东路金军渡过黄河包围开封,宋钦宗用李纲守卫京城,但最终还是选择求和,供奉了大批金银,许割太原、河间、中山等三郡于金。靖康元年(1126年),宋钦宗赵桓反悔割地,两路金军于攻破太原后会合,二次南下围困开封。赵桓在求和的同时使人送蜡书命康王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征召各路兵马以备勤王。在相州城里,武翼大夫刘浩负责招募义士,收编溃兵。太原、平定军失陷后,从平定军突围回到家乡的岳飞目睹了金人入侵后人民惨遭杀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愤慨,意欲投军,又担忧老母年迈,妻儿力弱,在兵乱中难保安全。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义的妇女,积极勉励岳飞“从戎报国”, [18]还为岳飞后背刺上“尽忠报国(后世演义为‘精忠报国’)”四字为训。 [19]岳飞牢记母亲教诲,忍痛别过亲人,投身抗金前线。 [20-22]初露峥嵘靖康元年(1126年)冬,康王赵构到相州,于十二月初一日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岳飞随同刘浩所部一起划归大元帅府统辖。 [23-24]刘浩为元帅府前军统制, [25]赵构命他南趋濬州(河南浚县西北)、滑州(河南滑县)方向以作驰援开封的疑兵,自己则率领元帅府主力北上大名府。 [26]南宋初年抗金形势图岳飞奉刘浩的命令,带一支三百人的骑兵小队往李固渡进行侦察,在侍御林与金兵遭遇,岳飞杀死敌将,击退金军。 [27]在滑州南的遭遇战中,岳飞奋勇当先,又以百骑杀败金军。 [28]两次小战,岳飞的勇敢和武艺便得到显露。刘浩军至濬州渡黄河受阻,只得追随元帅府人马北上。 [29]这时副元帅宗泽也赶到大名,赵构不纳宗泽全力营救开封之言,与汪伯彦等又继续向东平府(山东东平县西南)转移,只与宗泽一万人马往援开封。 [30-32]岳飞随刘浩部隶属宗泽,这是他初次成为宗泽的部将。 [33-34]宗泽率部众进军开德府(河南濮阳),与金军十三战,每战皆捷。岳飞英勇奋战,以军功迁为修武郎。 [35-37]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岳飞随军转战曹州(山东菏泽市南),他挥动双锏,身先士卒,直贯敌阵。宋军以白刃近战打败金军,追奔数十里。岳飞因功迁武翼郎。 [38]刘浩的两千兵马进驻广济军定陶县(山东定陶)柏林镇 [39]后,元帅府又命他改隶黄潜善,不再让宗泽指挥此军。 [40-42]这时黄潜善掌握着三万六千人马,却只知保存实力,按兵不动,使只有二万五千人的宗泽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宗泽虽取得了一些胜利,队伍却也有不少损耗,难以伤及金军元气。是年四月,金军从已被洗劫一空的汴京城撤出,满载着金帛、珍宝北上,宋徽宗、宋钦宗和皇室成员、机要大臣、百工等三千余人都做了俘虏。北宋就此灭亡,史称“靖康之变”。五月初一,康王赵构在应天府(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赵构虽起用了抗战派名臣李纲为左相,但仍旧对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等人颇为器重。赵构采取黄潜善等避战南迁的政策,预备南行“巡幸”,欲退避到长安、襄阳、扬州等地。时年25岁的岳飞得知这个消息, [43]不顾自己官卑职低,披肝沥胆,向赵构“上书数千言”,其略云:“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 [44]然而,他的耿耿丹心只换得“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八字批语,并且被革除军职、军籍,逐出军营。 [45-46]岳飞的抗金决心并未因此动摇。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岳飞渡河北上,奔赴抗金前线——北京大名府,经河北西路招抚使干办公事赵九龄推荐, [47]会见了当时“声满河朔”,正多方收揽英才抗金的招抚使张所。这是他第四次从军。张所知悉岳飞的遭遇后,十分同情,便留他“帐前使唤”。 [48]由于岳飞的非凡见识、高超武艺,张所终于决定破格提拔他。先是“以白身借补修武郎”,继而又升为统领,后又升为统制,分隶于名将王彦部下。 [49-50]然而赵构、黄潜善、汪伯彦等为了向金人乞和,有意打压朝中的抗金力量:先是坚决主张抗金的李纲被罢相,继而张所也因从前曾弹劾黄潜善而遭贬谪发配岭南,最终死于贬途。被张所派去收复卫州等地的王彦、岳飞一军,也因河北西路招抚司的撤销而成为孤军。王彦驻军卫州新乡县的石门山,顾虑金军集结,因此谨慎出战。岳飞有些年少气盛,责备王彦胆怯:“二帝蒙尘,贼据河朔,臣子当开道以迎乘舆。今不速战,而更观望,岂真欲附贼耶!”率领部下擅自出战,攻占新乡县,俘金军千户阿里孛,又击败万户王索。金军误以为王彦、岳飞军是宋军主力,于是抽调各路人马,云集新乡,准备与宋军决战。王、岳军仅七千人,被金军围困,在突围中溃散了。岳飞突围后,又在侯兆川遭逢金兵,他率部死战,负伤十余处,终于成功退敌,转战太行山区。岳飞听闻王彦组织起了“八字军”,亲自登门谢罪,但王彦不愿收留,岳飞于是自行率部战斗。一次战斗中,岳飞所部俘虏金将拓跋耶乌。不多日又遭遇一股金军,岳飞令兵士虚张声势,自己持一杆丈八铁枪,刺死敌酋黑风大王(奥敦扎鲁), [51]迫使金人暂时退却。 [52-54] [20] [22] [55]再归宗泽李纲罢相后,东京开封府的留守宗泽就事实上成为抗金的中心人物。宗泽和北方的民间自发抗金武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收编了号称百万人的大军,积储了足供半年食用的粮草。宗泽委任王彦为“制置两河军事”,王彦便派人命岳飞所部“赴荣河把隘”。 [56-57]岳飞和王彦难以共事,便决定率领部伍南下东京开封府,再次接受宗泽的领导。 [58]宗泽珍惜岳飞的才干,体谅他的爱国之心,原谅了岳飞的违反军纪(指率队离王彦之事),留在营中听候差遣。《论兵图》(傅伯星) [59]建炎元年十二月(1128年1月),金军大举南侵,进犯孟州汜水关。 [60]宗泽即派岳飞为踏白使,让他率领五百骑兵前往侦察。岳飞在汜水关一带击败金军,凯旋后,即被宗泽任命为统领,不久又提升为统制。 [61]建炎元年(1127年)冬到建炎二年(1128年)春,金国分兵三路全军出动,在东京开封府所属及其毗邻的州县,宋金两军进行了剧烈的拉锯战。宗泽坐镇东京留守司,虽四面受敌,仍从容地调度军队,部署战斗,使金军无力攻下开封。正月里,开封市民甚至一如往时张灯结彩。岳飞在滑州城附近的胙城县、黑龙潭、官桥等地作战,均表现突出,颇有战功。 [62]一日,宗泽召见岳飞,并授以用兵作战阵图,且说:“尔勇智材艺,虽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古法,今为偏裨尚可,他日为大将,此非万全计也。”岳飞回答:“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番话终于使宗泽点头称是。 [63-64]建炎二年(1128年)四月以后,天气开始炎热,金军撤退,宗泽准备北伐。王彦的八字军奉宗泽之命移屯滑州。五马山的首领马扩也携带信王赵榛的信前来东京留守司。宗泽和王、马等人共同制订了北伐的计划。这年六月止,宗泽上陈述恢复大计的奏章达二十四次,但始终没有取得赵构的支持。年近古稀的宗泽再也支持不住,背疽发作,于七月初一含恨离世,临终前仍然高呼:“过河!过河!过河!” [20] [22]开封弃守宗泽病逝后,杜充继任东京留守。其人“性残忍好杀,而短于谋略” [65],置宗泽生前的计划于不顾,北伐终告夭折。 [66]七月十五日,岳飞按宗泽生前的部署,率毕进等部将进驻西京河南府(河南洛阳),负责保卫北宋皇陵。岳飞画像建炎二年(1128年)秋,金太宗完颜晟下令发动对宋战争,一要擒拿赵构,二要攻取陕西。金军由完颜娄室和完颜宗翰率领,再次大举南侵。八月,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闾勍命岳飞去汜水关御敌,两军对阵时,岳飞用箭射杀金将,宋军乘机进攻,击退金军。岳飞又奉命屯军汜水县东的竹芦渡,与金军相持。当时宋军粮草将尽,岳飞用疑兵之计打败金军,因功转武功郎。 [67]建炎三年(1129年)正月,岳飞奉东京留守司的命令从西京河南府返回开封。杜充出于排斥异己的动机,命岳飞向守城将领张用、王善袭击。时王善驻扎城东,张用驻扎城南,岳飞、桑仲、李宝诸人驻扎城西,均负有守卫京师重任。岳飞不愿自相残杀,婉言推辞,但杜充以军法问斩相威胁,勒令岳飞出兵。岳飞有以往擅自脱离王彦的教训,无法抗命,只能出战,在南薰门之战中,以八百人击退张、王部数万人,以功升武经大夫。 [68-72]杜充又派马皋等继续追击张、王部,却被打败。王善攻打淮宁,张用不从,引军离去,自此成为游寇,后终被岳飞收降。自春至夏,岳飞随陈淬多次与王善作战,王善率部东流西窜,最后降金。岳飞因多次战功先后转武略、武德大夫,授英州刺史。 [73-75]上年八月开始南侵的金军,于是年正月又先后攻下徐州、淮阳、泗州,进袭扬州。二月初三日,南迁扬州的宋高宗得到金军攻陷天长军(安徽天长)的消息,惊慌失措,落荒逃至杭州。五月,苗刘兵变被镇压后,高宗移驾建康。就在高宗移驾建康时,杜充借“勤王”之名,行脱离危险之实,准备离开开封,前往建康。岳飞于六月下旬刚回军开封,就接到杜充南撤的命令。岳飞向杜充苦谏:“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捐数十万众不可得也。”杜充不听。岳飞无奈,只得率军随之南下。 [76]开封随后于次年二月陷落。 [20-21] [55]收复建康南宋《中兴四将图卷》岳飞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516]赵构对杜充撤离开封、放弃北方疆土的举动不加责罚,反而还命他负责长江防务,升任右相。 [77-78]赵构在建康稍事逗留,就又返回杭州,并派使臣杜时亮向金营呈送《致元帅书》。 [79-80]屈辱的书信,并未取得金人的怜悯。建炎三年(1129年)秋,金军又兵分多路向南进犯。完颜昌领军进攻淮南,完颜宗弼则领军直接进攻江南,直捣赵构所在的临安(浙江杭州),只图一举灭亡南宋,占领整个宋朝领土。十一月初,完颜宗弼占领长江北岸和县。金军沿长江北岸东进,与李成合攻乌江,离建康不到百里。杜充向朝廷上报“督师诣采石防守”,却深居简出不做准备。岳飞入杜充寝阁,苦劝再三至于流涕,但也无济于事。 [81]听到金军渡江的消息后,杜充才派都统制陈淬率岳飞、戚方等将官统兵二万奔赴马家渡,又派王的一万三千人策应。陈淬率军力战,岳飞率右军和金国汉军万夫长对阵,王却不战而逃。陈淬战死,诸将皆溃,岳飞苦战无援,整军退屯建康东北的钟山。杜充又弃建康,逃往真州,不久降金。建康失陷。 [82-86]马家渡之战后,岳飞决定脱离杜充,独自转战后方。 [87]时岳飞的部下有叛逃者,岳飞向他们慷慨陈词,士卒皆被感动,愿随岳飞作战。杜充投敌,宋军纷纷溃散。溃军中一些北方将领不愿再战,欲推举岳飞为主帅,一同投金。岳飞假意应允,乘其不备,带亲信数人与之相斗,一连击败数十人;岳飞又对众军严肃训诫了一番,众皆心悦诚服,军心遂定。 [88-89]完颜宗弼占领建康府后,亲率主力追赶赵构。赵构由越州逃向明州,随后又从明州乘船,逃到海上避难。完颜宗弼由建康进军,接连攻下溧水、广德、安吉、湖州,直取杭州,岳飞则领军在其后方,伺机给予痛击。岳飞遣刘经率兵千人夜袭溧阳,顺利攻克了被金军占领的溧阳县城。岳飞又亲自领军转战广德境中,六战皆捷。驻军广德军的钟村,军粮用尽,将士忍饥,却不敢扰民。 [90-95]建炎四年(1130年)初春,宜兴正被溃军骚扰,县令请岳飞来宜兴,说:“县中存粮,可供一万军士吃十年!” [96]二月,岳飞进驻宜兴,屯于张渚镇。 [97-98]在广德和宜兴,岳飞收降了因政局混乱而在当地为匪的多支部队以及金军强征来的河北、河东等地签军。岳飞不歧视、苛待他们,伪军们都传话说:“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 [99]岳飞抗金英勇,爱民如亲,宜兴人民感恩戴德。他们说:“父母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难。” [100-103]岳飞在广德抗金六捷战地略图二月,金军以舟师浮海,穷追赵构三百里未获。完颜宗弼借口“搜山检海已毕”,纵兵烧掠明州、临安等城,携带所掠全部金银财宝,从大运河水陆并进,经秀州(浙江嘉兴)、平江(江苏苏州)等地向北撤退。经过常州时,岳飞率军从宜兴赶来截击。岳飞四战皆捷,擒女真万户少主孛堇等十一人,并一直尾袭到镇江府。常州截击战之后,岳飞首次得到朝廷诏令,命他配合镇江韩世忠,从左翼进击金军,伺机收复建康。 [104-107]金军在水路与韩世忠相持达四十日,被困于黄天荡,因奸细献策才得以入江。陆路上,岳飞在四月二十五日于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清水亭首战大捷,金兵横尸十五里。 [108]五月初,岳飞在建康南面的牛头山扎营,在夜间以百人敢死队骚扰金军,金军伤亡甚大。 [109]完颜宗弼接连受到打击,准备放弃建康,先在城中大肆杀掠和破坏,然后从建康西北的靖安镇(亦称龙湾)向北岸的宣化镇渡江。 [110-111]岳飞领骑兵三百、步兵二千冲下牛头山,大破金军,进据建康城西南的新城。又追至靖安,消灭了未及渡江的金军。建康得以收复。 [112-114]建康之战历时半月,岳家军仅斩女真兵就约有三千人,投降者千余人,并擒获万户、千户军官二十多名。这是岳家军的首次辉煌胜利。 [115]是年四月,岳飞已归属御前右军都统制、浙西江东制置使张俊部下。 [116-117]岳飞收复建康后,张俊要把岳飞派往饶州,扼守江南东路、江南西路两路,但岳飞十分重视守卫建康的战略意义。 [118]五月下旬,岳飞亲自押解战俘去行在越州,生平第一次觐见宋高宗赵构。他向朝廷上奏说:“建康为要害之地,宜选兵固守。臣以为贼若渡江,必先二浙,江东、西地僻,亦恐重兵断其归路,非所向也。臣乞益兵守淮,拱护腹心。”赵构看了岳飞的奏章,深以为是,遂改变张俊原议,并赐予岳飞金带、马鞍等物。 [119-120]六月十五日,岳飞回到宜兴,在张大年家题词:“近中原板荡,金贼长驱……”(参见:五岳祠盟记) [20-21] [55]转战江淮建炎四年(1130年)六月,宋廷命令岳飞配合张俊的大军,征讨流窜于宣州(安徽宣城)、湖州一带的叛将戚方。戚方所部不敌岳家军,便转而向张俊投降。 [121]岳飞因数月以来在战场上的功绩而声誉日高。七月,宰相范宗尹向赵构推荐岳飞,说:“张俊自浙西来,盛称岳飞可用。” [122]同月,宋廷迁岳飞武功大夫、昌州防御使,任通、泰州镇抚使兼泰州知州。 [123]岳飞接到任命诏书,上奏请求免去通、泰州的职务,代之以在淮南东路招集兵马之权,借以掩杀金军、收复该路州郡, [124]但未获宋廷批准。八月,金军统帅完颜宗弼与完颜挞懒合兵攻打位于大运河与淮河交汇处的重镇楚州(江苏淮安)。宋廷命张俊、刘光世救援楚州,但两人都不肯应援。 [125-126]岳飞此时隶属于刘光世,接到救援楚州的诏书后,一面上章请求解决给养困难,一面就开始组织所部行动。 [127]九月二十日,岳家军开赴承州与金军接战。一月之内三战三捷,斩金军大将高太保,擒女真、契丹、渤海、汉儿军等首领七十余人。 [128-129]但岳家军因孤旅无援,又众寡过分悬殊,以给养匮乏的一万人马,难以对抗金军主力之众,终于无法解楚州之围,楚州城于九月二十五日被金军攻陷。 [130]金军陷楚州一个月后,又以号称二十万兵力进犯岳飞的防区通州(江苏南通)、泰州(江苏泰州)。刘光世违抗宋廷诏令,不予应援。 [131]十一月,岳飞因泰州无险可凭,放弃了泰州城,退保泰兴县柴墟镇以掩护民众南撤。岳家军在南霸塘与金军鏖战数日,岳飞身中两枪,坚持力战击退了金军。 [132]岳家军军粮已绝,孤军难支,岳飞于是下令全军渡江,在江阴驻屯;并将失守泰州罪责奏报宋廷,请求给予处分。宋廷命岳飞在江阴就地驻扎,防守江岸 [133-135]。 [20-21] [55]平定游寇伪齐政权的成立、宋金相持局面的出现,使南宋有暇顾及内部事务,开始着手剿除“内患”。主要由被金军击溃的散兵游勇组成的游寇,因得不到朝廷适当安置而结伙为盗,四处流窜、危害人民,其中势力最强、为祸最烈的有流窜于江、淮、湖、荆等地的李成、张用、曹成、孔彦舟等。张俊于建炎四年(1130年)十二月被任命为江南路招讨使,主持讨伐李成等游寇。 [136]但数十日间并无建树,便奏请朝廷派通、泰镇抚使岳飞同往。 [137-138]绍兴元年(1131年)正月十五日,岳飞从江阴赶到宜兴,往饶州(江西鄱阳县)与张俊会合。 [139-140]李成部将马进欲侵犯洪州(江西南昌),张俊遂进驻洪州,与马进对峙月余,并不主动出击。三月初三日,岳飞率部赶到洪州,便向张俊献计,自请为先锋出战。 [141-143]初九日,岳飞率军由生米渡渡江,在玉隆观一带大败马进。 [144-145]马进率残部逃遁,岳飞追击二十五里,马进引兵反扑。岳飞一箭射死其先锋将,挥军向前,马进军望风披靡,往西窜入筠州。 [146]十一日,马进倾巢出动,列阵十五里。岳飞亲率二百骑兵,高举“岳”字旗诱敌。马进刚一接战,官军事先安排的伏兵四起,马进大败,投降者达八千人。 [147-148]岳飞追击马进残部至朱家山,又斩其部将赵万。 [149]李成听闻马进失败,亲自率领号称十余万的人马,与官军相遇于奉新(江西奉新县)楼子庄,岳飞与张俊大军联合,大破李成军,俘获两万人、马两千匹。 [150-153]李成败走,逃往蕲州(湖北蕲春县),后投降伪齐。 [154-155]李成被平定之后,张用一股拥兵五万,尚在江州瑞昌县(江西瑞昌)和洪州分宁县(江西修水县)一带活动。岳飞修书一封给张用,以同乡之谊、早年同袍之情与利害形势劝说张用。张用读毕此信,向使者叩拜,说:“果吾父也,敢不降。”遂率部投降。张俊因此对僚属称赞岳飞之勇略,说:“吾与汝曹俱不及也!” [156-158]绍兴元年(1131年)七月,宋廷将岳家军的军号定名为神武右副军,任命岳飞为统制,驻屯洪州。 [159]十月,宋廷授岳飞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十一月,岳家军改号神武副军,岳飞升为都统制。 [160]岳家军进击曹成军路线图 [20]绍兴二年(1132年)正月,为剿除两湖一带的游寇,宋廷任命岳飞为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 [161-162]三月十七日,岳飞率军由洪州出发,前往讨伐侵扰湖南、广南诸州的曹成。岳飞向曹成晓谕宋廷意旨,望其投降,曹成执意不降。 [163-164]岳飞便继续进军,经郴州(湖南郴州)、桂阳监(湖南桂阳县),直抵道州(湖南道县)。 [165]四月,岳飞派前军统制张宪和吴锡取道全州(广西全州县),往西南进军桂州(广西桂林),解除了曹成军对桂州的包围。 [166-167]曹成军战败南逃,退守荔浦县东北的莫邪关 [168]。岳飞命张宪攻关,正当岳家军攻破关厢庆功之时,却遭曹成部将杨再兴反扑,岳家军第五将正将韩顺夫被杀,入关官军被迫后撤。杨再兴骁勇非常,连战岳家军统制王经、张宪等三将,并杀死了岳飞的胞弟岳翻。 [169-170]闰四月,岳家军进入贺州,曹成在太平场布阵数十里抗拒。岳飞故意向曹成麾下探子透露军粮将尽准备撤军的假情报,吸引曹成前来追击。岳家军遂乘夜间进军太平场,攻破了曹成营寨。 [171-172]六日,岳飞又以八千人大败曹成三万余人,曹成逃往桂岭县(广西桂岭镇)。 [173]曹成派都统领王渊占据北藏岭、上梧关和蓬岭,凭险据守。 [174]岳飞率军猛攻,突破了三道防线,曹成败走。岳飞尽据其寨,缴获其刀枪、金鼓、旗帜等物。 [175-176]杨再兴被张宪所部生擒,杨再兴说:“我是好汉,当执我见岳飞。”岳飞抛下斩将杀弟之仇,亲解杨再兴之缚,并说:“我与尔是乡人,汝好汉也,吾不杀汝,当以忠义报国家!”杨再兴遂诚心归降。 [177-178]凡被曹成裹胁的当地良民,岳飞皆令遣返田里, [179]又先后招降其众两万余人。 [180-181]曹成四处逃窜,最终向韩世忠投降。六月,岳飞因平游寇之功授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 [182]岳家军屯兵江州(江西九江), [183]守卫长江中游。 [20-21] [55]六郡归宋参见:岳飞第一次北伐岳飞在先后平定了游寇李成、张用、曹成和吉州、虔州的叛乱后,于绍兴三年(1133年)九月到“行在”临安觐见宋高宗赵构。赵构赐给岳飞铠甲、弓箭等物,及御书“精忠岳飞”锦旗一面,作为军中张挂的大纛。觐见时,赵构还就岳飞在洪州时曾于醉后痛殴兵马钤辖赵秉渊一事,面谕岳飞戒酒,岳飞自此绝饮。同月,宋廷授岳飞镇南军承宣使,除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岳家军改号神武后军,岳飞为统制。随后,牛皋、董先、李道等所部也被拨归岳家军,岳家军兵力得到扩充,达到两万多人的规模。 [184-188]绍兴四年(1134年)春,岳飞上《乞复襄阳札子》 [189],提出收复陷于伪齐政权的襄汉六郡(襄阳府、郢、随、唐、邓等州、信阳军)的主张,并说:“恢复中原,此为基本。”岳飞的提议得到朝中宰执朱胜非、赵鼎的支持, [190]宋廷最终决定由岳家军出兵收复襄汉,刘光世军增援,于三月十三日正式任命岳飞为荆湖北路前沿统帅,在他的制置使官职上添入“兼制置荆南、鄂、岳”的加衔。 [191]但赵构又特别规定岳家军不得称“提兵北伐或言收复汴京”,只以收复六郡为限,否则“虽立奇功,必加尔罚”。 [192]岳飞石刻像四月十九日,岳家军又重返民族战场,由江州向鄂州(湖北武昌)挺进。 [193]在从武昌乘船渡江北上时,岳飞情绪昂扬地对幕僚说:“飞不擒贼帅,复旧境,不涉此江!” [194]五月五日,岳家军直抵郢州城下。六日黎明时,岳家军向郢州发起总攻。战斗异常酷烈,岳飞坐在大纛下指挥,忽然有一大块炮石飞坠在他面前,左右都为之惊避,岳飞的脚却纹丝不动。 [195]士卒攀登云梯,奋勇攻上城墙。此战杀敌七千余人。 [196-198]郢州收复后,岳家军分兵两路,由张宪、徐庆分兵东向攻随州(湖北随州),岳飞则领军直趋襄阳府(湖北襄阳),与投降伪齐的李成决战。李成见郢州一日便被攻破,再无勇气据守,仓皇逃遁。五月十七日,岳飞兵不血刃,收复襄阳。 [199-200]十八日,牛皋便与张宪、徐庆合力攻下随州城,俘虏了五千伪齐军。 [201-202]16岁的岳飞长子岳云勇冠三军,手持两杆数十斤重的铁锥枪, [203]第一个冲上城头。 [204]岳飞出师大捷,震动了伪齐政权。刘豫急忙调度兵力,还请来金朝的“番贼”,与河北、河东的“签军”增援。 [205]李成得到支援,欲夺回襄阳府,率领号称三十万大军反扑,又遭大败。 [206-208]金将刘合孛堇领军与李成会合,集结于邓州附近,筑寨掘壕,以遏制岳家军北上。岳飞遣王贵等由光化路,张宪等由横林路,前去掩杀。七月十五日,王贵、张宪在离邓州三十余里的地方,与敌军数万接战。岳飞又分遣王万、董先军兵,出奇突击,敌军大溃。俘金将领杨德胜等二百余人,夺马二百余匹,衣甲不计其数。只有高仲带领残部逃入邓州,闭门坚守。七月十七日,岳飞军攻取邓城,将士不顾矢石,蚁附而上。一场血战,邓城终被攻克。斩杀金、伪军无算。岳云又是第一个登城的勇士。 [209]岳家军攻拔邓州,活捉了高仲。 [210]岳飞随即派遣李道前往唐州,于二十三日收复了唐州州城。 [211-212]王贵和张宪同时在唐州以北三十宋里,再次击败金与伪齐联军,以掩护李道收复州城。同一天,信阳军也被攻克。 [213-214]七月二十六日,刘光世的部将郦琼率五千援军赶到,但已经无仗可打。岳飞特别上奏,要求给这五千人“先次推赏”、“卒使不沾寸赏,恐咈人情”。 [215]岳飞收复襄阳六郡的胜利,震动了宋廷。高宗赵构接到岳飞的捷报后,对胡松年说:“朕虽素闻岳飞行军极有纪律,未知能破敌如此。”胡松年说:“惟其有纪律,所以能破贼。若号令不明,士卒不整,方自治不暇,缓急安能成功?” [216]岳飞因功除清远军节度使、荆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 [217]成为有宋一代最年轻的建节者。岳飞克复襄汉是南宋头一次收复大片失地,且又攻取了原先由伪齐控制的唐州和信阳军,是南宋进行局部反攻的一次大胜利。 [20]收复襄阳六郡后,岳飞奉诏移屯鄂州,鄂州从此成为岳家军的大本营。岳飞派遣两千人守襄阳府和唐、邓二州,一百五十人守郢州,二百人守随州。 [218]又命守官修复城池、加强戒备,并大力兴办营田,招徕归业农民。 [219-221]由于岳飞努力整顿防务,重视发展生产,襄汉地区终于治愈伪齐蹂躏和战争的创伤,成为南宋连结川陕,北图中原的战略要地。 [55]名扬洞庭建炎四年(1130年),洞庭湖地区农民军首领钟相起兵反宋,钟相被杀后,杨幺等又聚集人马占领洞庭湖区,采取“陆耕水战”体制,继续与南宋朝廷对抗。宋廷视之为“心腹蓄毒”,曾多次遣使招安、派兵征剿,却都是铩羽而归。现当代画家岳飞题材画作(6张)绍兴五年(1135年)二月,赵构命宰相张浚为诸路兵马都督,岳飞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 [222]率领约五万人马前往镇压。 [223]岳飞于三月由池州进军,四月到达潭州。岳飞首先招降了杨么部将黄佐,又让其回到湖中招降杨么部众,先后来降者两千三百余人。 [224]四月,岳飞一面继续招降,一面乘机攻打外围营寨。首先命黄佐攻击周伦水寨,周伦败走,部卒被杀死和坠入湖中者甚众,寨栅粮船全被焚烧。 [225]接着,岳飞又让此前屡被杨么打败的任士安出战诱敌,岳飞事先设下伏兵,待士安精力垂困时,伏兵乃起,四面围击,大获全胜。 [226]五月,南宋朝廷命张浚回朝,张浚认为杨么水寨一时难以攻破,岳飞则向张浚保证:除去从潭州(湖南长沙)到洞庭来往路程,八日内一定会“俘诸囚于都督之庭”。 [227]岳飞到鼎州,先遣降人杨华为间,入寨潜结杨么属下,诱降义军;同时,置寨列舰,实施军事威胁。 [228]六月初二,黄佐受岳飞命,由岳飞机密官黄纵随行,赴杨钦营寨招降。结果杨钦率全寨一万余人(其中战士三千余人),乘船数百艘,投降岳飞。岳飞立即报请朝廷予以封赏。杨钦又为岳飞劝降了全琮、刘诜等部。 [229]杨么军大部被瓦解,惟杨么、夏诚仍据寨自固。岳飞知湖区地势艰险莫测,且舟师水战不及杨么车船,遂先遣人开堰闸泄水,放木筏堵塞湖中诸港,散青草于湖面,以滞车船。 [230]继以杨钦为向导,率军进围杨么寨。杨么率众突围,力战失利,被俘后处死。 [231]夏诚死守其寨,亦被官军攻破。 [232]对被俘人员,有人主张全部杀死,岳飞以各首领或率众降宋,或已被处置,告诫诸将不得滥杀无辜; [233]凡精壮之士,一律收编入伍; [234]而老弱瘦软、不堪服役者,皆“各给米粮令归田”。 [235]这样所得丁壮五六万,被安置归业的二万七千余户,十万余人。缴获船舶一千余只。岳飞携带一切缴获器物,返回潭州,向张浚复命。此役全程,从初二日招降杨钦到初十日大获全胜,恰好八日。张浚感叹说:“岳侯殆神算也。”岳飞以平杨么之功加检校少保,进封武昌郡开国公,后又升荆湖北路、襄阳府路招讨使。 [20-21] [55]长驱伊洛参见:岳飞第二次北伐绍兴五年(1135年)冬,宋廷将全国军队统一改称行营护军,岳飞部为行营后护军。 [236]绍兴六年(1136年)正月,太行山忠义保社首领梁兴等人,突破金人的围剿,率百余名骑兵归附岳飞。岳飞将此事上报朝廷,赵构降诏让岳飞妥善接纳。 [237-238]随后,岳飞前往设在镇江府(江苏镇江)的都督行府,参加由宰相兼都督诸路军马张浚主持的军事会议。张浚召集了诸路大将,研究北伐中原之事,并向赵构称赞韩世忠忠勇、岳飞沉鸷,可以倚办大事, [239]命令韩世忠自承州、楚州出兵攻京东东路的淮阳军(江苏邳州西南),岳飞自鄂州进军襄阳府,作好直捣中原的准备。 [240-241]岳飞像(3张)二月,岳飞到临安朝见皇帝,又让幕僚胡闳休起草声讨伪齐的檄文,预备誓师北伐; [242]宋廷也批准岳飞的建议,将新设的襄阳府路恢复北宋时的旧名京西南路,以示不忘旧都。 [243]岳飞随后返回鄂州,积极做好进军襄阳的军事部署。三月,岳飞由荆湖北路、京西南路招讨使升为宣抚副使,并由镇宁、崇信军节度使移镇为武胜、定国军节度使。进军之时,岳飞可在自己的官名上添入宣抚“河东”及“节制河北路”头衔。 [244]不料在这月二十六日,年已古稀的岳母姚氏病逝。 [245]岳飞因多年在盛夏冒暑用兵,又为母丧痛苦过甚,旧染畏光、刺痛的目疾复发, [246]他一面奏报朝廷,一面自行解职,扶母灵柩至庐山安葬。并接连上表,乞守三年终丧之制。 [247]在朝廷再三催促下,岳飞忠孝难以两全,赶回军中。六月,因天气即将转凉,张浚决定放弃进攻计划,令诸大将“先图自守,以致其师,而后乘机击之”。 [248]但岳飞还是决定按既定计划进军,于七月出师北伐。岳家军兵分两路:一路往东北,由熟悉京西地理的牛皋统领,直奔镇汝军。牛皋早年在汝州鲁山县同金军作战,此时重返故地,精神抖擞,一战即攻克汝城,生擒伪齐骁将薛亨,接着又向颍昌府(河南许昌)至蔡州(河南汝南县)一带扫荡,焚毁了伪齐军的粮草辎重。 [249-250]另一路王贵、郝晸、董先等,向西北方向进军,在攻克卢氏县后,又西取虢略(河南灵宝)、朱阳(河南灵宝市朱阳镇)、栾川(河南栾川县)三县,一路缴获粮食十五万石,降众数万。 [251-253]王贵在收复虢州后,又率军向西,力拔上洛(陕西商洛市商州区)、商洛(陕西商洛市商镇)、洛南(陕西洛南县)、丰阳县(陕西山阳县)和上津县(湖北郧西县西北)等五县,席卷了商州全境。 [254-257]岳家军继续攻取伪齐顺州州治伊阳县(河南嵩县)。八月十三、十四日,杨再兴两战两捷,大败伪齐顺州安抚司都统制和安抚使的人马,收复长水县(河南洛宁县西南)缴获粮食二万石,分发给军卒和百姓,并夺取了一个伪齐马监,得马万匹。 [258]接着顺州另外两县永宁县(河南洛宁县)和福昌县(河南洛宁县东北)也被攻克。 [259]九月初,宋廷陆续收到岳飞北伐的捷报,赵构对此态度有些冷淡,说:“岳飞之捷,兵家不无缘饰,宜通书细问。非吝赏典,欲得措置之方尔!”张浚回答说:“飞措置甚大,今已至伊、洛,则太行山一带山寨,必有通谋者,自梁青(兴)之来,彼意甚坚。” [260]岳家军因孤军深入陕西山区作战,粮草难以接济,不得不班师鄂州。 [261-262]一些已经收复的地区得而复失,但商州的全境和虢州的部分地区从此为南宋所控制,直至1141年被割让给金朝。岳飞留王贵一支人马戍守前线,对自愿随军南撤的居民,抽调一万石军粮予以接济,并且“拨牛借种,召募耕种”,安排他们的生活和生产。 [263]九月下旬,岳飞回到鄂州,目疾又剧烈发作,只能将军务交给张宪和宣抚司参谋官薛弼、参议官李若虚处理, [264]宋廷闻讯后,特派人急驰鄂州为岳飞治疗,方得好转。 [20-21] [55]进军蔡州参见:岳飞第三次北伐岳飞第二、第三次北伐路线图岳飞夺回商、虢等地,使伪齐刘豫大为震惊。绍兴六年(1136年)九月,刘豫签发乡兵二十万(一说三十万),号称七十万,向淮西发动进攻。 [265]赵构得报后,认为刘光世、张俊不足以守江淮防线,要调岳飞军沿江东下。诏书到达鄂州时,岳飞目疾未愈,但他并未犹豫,立即向九江进发。 [266-267]赶到九江时,淮西战事已告结束。 [268-269]岳家军主力部队和襄阳府等地前沿守军的调动,给了伪齐可乘之机。十月底及十一月初,刘豫又卷土重来,联合部分金军,向襄汉、商虢地区发动猛烈进攻。岳飞接到多地的告急军情后,当机立断,调集精锐第三次出师北伐。 [270]岳飞出师到达各地之前,部将寇成、王贵、秦祐等已多次打退敌军进攻。 [271-273]岳飞大军开到前线,给守城将士以极大鼓舞,军威更振。商州转危为安。张宪、牛皋兵分两路,张宪以轻兵诱敌之计大败五万伪齐军, [274]牛皋也以步兵八千于方城县东北的昭福击败数万伪齐军。 [275]击退来犯之敌后,岳飞又准备收复蔡州,因见州城防守严密,“势不可攻”,乃作罢。 [276]按照朝廷“规模素定,必不徒行” [277]的意旨,岳飞此时已顺利完成任务,加之所带军粮有限,便决定还师鄂州。岳飞军撤退的消息传到敌营后,李成果然立即布置追击。王贵率军退到白塔地方,李成亲率刘复、孔彦舟等十员大将,合力追来。王贵、董先率军迎击,经过激战,擒获伪齐将领数十人,俘数千人,马三千匹,衣甲器仗无计其数。敌兵尸体填满溪谷,拥坠入水而死者无算。 [278-280]岳飞对被俘伪齐士卒,均散钱遣返还乡。并对他们说:“汝皆中原百姓,国家赤子也,不幸为刘豫驱而至此。今释汝,见中原之民,悉告以朝廷恩德,俟大军前进恢复,各率豪杰来应官军!” [234]君臣嫌隙绍兴七年(1137年)二月,岳飞奉诏入朝觐见高宗赵构,其间曾与高宗作《良马对》,后又扈从赵构至建康,岳飞的官职也升至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一日赵构把岳飞召至“寝阁”,向岳飞授命说:“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 [281]准备将刘光世所部王德、郦琼等兵马五万余人隶属于岳飞。这是朝廷因刘光世在淮上之役希图换防避战,退军当涂几误大事,被剥夺兵柄后作出的措置。赵构给岳飞的手书岳飞见部队行将扩充,收复中原有望,心情异常激动,便亲手写成一道《乞出师札子》 [282]。岳飞陈述了自己恢复中原的规划,而且此时已不再提及迎还“二圣”或者“渊圣(宋钦宗)”之事,只将钦宗包括在“天眷”之中。 [283-284]赵构览岳飞奏疏后,亲赐御札嘉奖, [285]都督府也将刘光世军情况通报岳飞。 [286]拨刘光世军与岳飞,似成定局,张浚和已升任枢密使的秦桧却从中梗阻,赵构听从张浚之议,置已决之“前议”于不顾,又下诏给岳飞说:“淮西合军,颇有曲折。”不将刘光世军拨与岳飞。 [287]张浚见了岳飞,撇开归刘军与岳飞之“前议”,以淮西军中人事安排相问,岳飞耿直的回答却遭张浚讥刺。 [288]岳飞胸中积忿,上了一道乞罢军职的札子,不等批示,只向随行机密官黄纵略事交代后,就离开建康,回到庐山母墓旁守制了。赵构闻知岳飞辞职,即诏令鄂州军营将佐立刻敦请岳飞还军,又派张宗元到鄂州军中做宣抚判官。朝廷命李若虚、王贵去庐山请飞还军,李若虚劝了岳飞六日,岳飞才答应受诏朝见,还军视事。 [289]张浚用人不当,终于招致了淮西军变,张浚因此引咎辞相。岳飞得到兵变的消息,立即上疏表示愿率军进屯淮甸,拱卫建康行朝。赵构只让岳飞到江州驻扎。九月、十月间,岳飞因收到金国要放归钦宗的太子赵谌的谍报,对此表示担忧,在入觐时向赵构提议立其养子赵瑗(即后来的宋孝宗)为皇储,以示高宗之正统。但赵构对此提议不满,责备了岳飞。 [290-291]有学者认为,岳飞和宋高宗之间的矛盾,就是从这一年开始逐渐加深的。 [20-21]这时,宋金对峙形势又发生重大变化。金太宗死后,完颜亶继承帝位,而军事首脑完颜粘罕(宗翰)逐渐失势,于是年七月死去,完颜挞懒一派开始掌权。金趁刘豫借郦琼叛降出兵攻宋之机,将刘豫抓获,正式取消存在了八年的伪齐政权,并向宋廷呼吁和谈,条件是归还黄河以南故宋地,并放还高宗生母韦氏,归还已死的宋徽宗的梓宫。 [22]力反和议黄鹤楼公园岳飞铜雕 [506]绍兴八年(1138年)二月,岳飞还军鄂州,坚持“戮力练兵”,“日夜训阅”。 [292]伪齐刘豫的失势,使原齐境内的很多军民纷纷倒戈,岳家军和其他各路宋军就曾多次接纳前来归顺的原伪齐军民。 [293]岳飞认为正可乘机恢复中原,数次上奏倡议北伐,但赵构一直无出兵之意。 [294]枢密副使王庶到前线视师时,岳飞致书说:“今岁若不举兵,当纳节请闲!” [295]此时,南宋行都却在左相赵鼎和枢密使秦桧的策划下由前线重镇建康迁至江南的临安。赵构为“屈己求和”,又进一步升任秦桧为右相,并令其与金接通关系。在接见了金使兀林答赞谟(乌陵思谋)之后,赵构又召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来临安商议。除张俊见风使舵,趋附和议外,韩世忠、岳飞对和议一事都表示坚决反对。岳飞对赵构说:“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 [296]韩世忠也接连上书十余次,坚持反对和谈。 [297]赵构都置之不理。十一月,金廷派出江南诏谕使张通古、萧哲,携带诏书,来同南宋“讲和”。金人不称宋朝而称“江南”,不说“议和”而说“诏谕”,更要求赵构亲自跪接金朝皇帝的诏书,把南宋完全置于藩属地位,消息传开,朝野上下,舆论沸腾。 [298]宋廷诸大臣对此议论纷纷,多有反对者,然而这些主战派人物如枢密副使王庶、枢密院编修胡铨等,或被罢官,或被贬谪; [299]连支持议和的赵鼎也因不同意金人的划界条款而被罢相, [300]秦桧自此开始独揽相位。十二月二十七日,秦桧以宰相身份代表宋高宗赵构跪在金使脚下, [301]宋帝“奉表称臣”,承认宋为金的藩属,接受金“赐给”的河南之地,并每年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南宋与金的第一次和议达成。 [302]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宋廷宣布大赦天下,以庆贺“和议”的成功。岳飞接到赦书之后,让幕僚张节夫起草了一份《谢讲和赦表》 [189],表明自己不趋附和议,誓要“唾手燕云,复仇报国”。岳飞对朝廷加封的开府仪同三司官衔,虽三诏而不受,他在辞书中说:“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论功行赏,取笑夷狄。” [303]赵构特下“温诏”,岳飞才不得已受之。其后岳飞又自请随宋使至西京洛阳谒扫先帝陵墓,以趁机窥探金国虚实,但未被允许。 [304]赵构并且下诏,戒饬岳飞不得深入河南地招纳义军。 [305]再后,岳飞又上二札子, [306]要求解除自己的军职,字里行间对和议之事不无讽剌之意,赵构、秦桧先未予理睬,后批示不允所请。 [20] [22]挺进中原参见:岳飞第四次北伐岳家军第四次北伐路线图 [20]绍兴九年(1139年、金天眷二年)秋,完颜宗弼、完颜斡本(汉名宗干)等人发动政变,杀死主和的完颜挞懒等人,完颜宗弼进拜都元帅、兼领行台尚书省,成为金朝新的掌权者。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熙宗以完颜挞懒擅割河南地为由撕毁和约,降诏元帅府,下令复取河南、陕西之地。完颜宗弼亲统十万大军,自黎阳(河南浚县)直趋开封;以山东聂黎孛堇和河南李成为左右翼,取道开封向两淮进军;右副元帅完颜撒离喝统帅西路军,从同州(陕西大荔县)攻陕西。 [307]除了派遣东京副留守刘锜率领近两万人马前去驻守开封之外,宋廷对新接收的黄河以南之地几乎全不设防,这些地区很快就被金军攻陷。五月下旬,金军兵临顺昌(安徽阜阳)城下围攻刘锜,顺昌告急。赵构和秦桧迫于形势,只得改变态度,令诸将迎击金军;又声讨金都元帅兀术,颁布赏格;宋廷继而于六月一日命三大宣抚使韩世忠、张俊、岳飞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之衔,分别晋封太保、少师、少保。 [308]赵构又命岳家军火速支援顺昌,并表示允许岳飞举兵北伐,收复失地。 [309]岳家军在鄂州已整训三年,岳飞接诏后,立即派张宪、姚政率军东进,援救顺昌,随后亲率岳家军主力北伐中原。大军出征前,岳家军将士们纷纷与家人约定,待中原平定,再相团圆。 [310]西路金军与川陕宣抚副使胡世将、行营右护军都统制吴璘等部相持,陷入胶着状态;岳家军未至顺昌时,刘锜又于顺昌之战中大败金军。正当西线金军受阻,东线顺昌解围,局势稍有稳定时,赵构却又命时任司农少卿的李若虚向岳飞传达诏命,谕岳飞“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六月下旬,李若虚赶到已开至德安府(湖北安陆)的岳飞军中传达旨意。岳飞向李若虚陈述他恢复中原的谋略,李若虚素主抗金,又原是岳飞宣抚司中参议官,遂不顾矫诏之罪,主动支持岳飞北伐。 [311-312]岳飞随即挥师北上,在六月、闰六月间,张宪的前军攻下蔡州, [313]牛皋的左军在京西路打败金军, [314]随后挥师东向,与大军会合。统领官孙显也在蔡州和淮宁府之间打败金兵。 [315]张宪、傅选又大败金将韩常,顺利收复颍昌府(河南许昌)。 [316-317]牛皋、徐庆随后和张宪会师,继而收复了陈州。 [318]董先、姚政率踏白军与游奕军大败企图夺回颍昌府城的六千余骑金兵。 [319]中军统制王贵所部也在闰六月底和七月初接连攻下了郑州和西京河南府(洛阳)。 [320-321]与此同时,韩世忠部将王胜收复海州(江苏东海县东),张俊率军收复宿州(安徽宿州)和亳州(安徽亳州)。岳飞联络北方民间抗金武装,实施“连结河朔”的策略已有十年, [322]此次派往河北的李宝、孙彦、梁兴、董荣、孟邦杰等义军首领负责在太行山区和河北、河东等路组织当地忠义民兵,在后方配合岳家军作战。截至七月初,李宝、孙彦在曹州两败金军,梁兴、董荣席卷绛州、怀州、卫州、孟州,河北路忠义统制赵俊、乔握坚收复赵州,孟邦杰攻克了永安军、南城军。黄河北岸十余个州的忠义民兵,也都相互联络,约好以“岳”字旗为号,“期日兴兵”,等待岳飞大军过河。 [323]黄河南北共有数十万人参加义军,金朝自燕山以南,“号令不复行”。 [324-325]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岳飞所部和由他联络的各地忠义民兵,对完颜宗弼盘踞的东京已形成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六面包围。随着被收复失地的不断增多,岳家军不得不分散兵力来守御新占领的地区。而韩世忠、吴璘等军都与金军相持不下,无法直接配合岳家军;张俊则在闰六月底收复宿州和亳州之后就匆匆班师;刘锜在顺昌战胜后,一直屯驻顺昌,既不进击,也不奉宋廷诏命南撤。岳家军北伐主力面临着孤军深入的危险,岳飞只得放缓攻势,将兵力逐渐收拢于郾城县(河南漯河市郾城区)—颍昌府一线,又接连上奏宋廷请求支援, [326]“民心皆愿归朝廷,乞遣发大兵前来措置”, [327]但一直未能盼到援军。完颜宗弼得知驻扎在郾城的岳飞兵马不多,用骑兵一万五千人直扑郾城,企图一举消灭岳家军的指挥中枢。七月初八日,完颜宗弼与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盖天大王完颜赛里(汉名宗贤)等,率领金军在郾城北与岳家军对阵。完颜宗弼用“铁浮图”为主力,正面进攻,左右翼又辅之以“拐子马”,都是金军的精锐部队。岳飞令其子岳云率领约八千余背嵬军 [328]和游奕军骑兵迎战,采取“或角其前,或掎其侧”的战术对付“拐子马”,又选派精壮步卒手持麻扎刀、提刀、大斧之类兵器,专劈“铁浮图”的马足,使“铁浮图”失去威力。岳家军将士与金军“手拽厮劈”,血战数十个回合,自下午申时杀到天黑,金兵尸横满野,终于溃败逃走。 [329-331]初十日,金兵再犯郾城,岳飞在城北的五里店再一次大败金军。 [332]这时,完颜宗弼又调集了十二万大军屯于临颍县。十三日,杨再兴率三百骑兵出巡,在临颍县南的小商桥猝遇完颜宗弼的大军,杨再兴率部众殊死奋战,竟杀死了金兵二千多人,其中包括一百多名军官,杨再兴与所部全部英勇战死。第二天,张宪率兵再战,金兵只好退出临颍。 [333-334]郾城之战后,金人不甘失败,七月十四日,完颜宗弼率十万步兵和三万骑兵攻颍昌。王贵、岳云分率精骑与金军战于颍昌城西。岳云以八百背嵬骑兵作正面攻击,步兵分左、右两翼,以抗金军骑兵。颍昌之战中,岳家军“无一人肯回顾”,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 [335],大败金军。斩金军五千余人,其中包括完颜宗弼的女婿万夫长夏金吾;俘士卒二千余人、将官七十八人,并获马三千余匹。 [336-337]完颜宗弼退还开封,接连的失利使他哀叹:“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屦见挫衄!”金军大将韩常也不愿再战,派密使向岳飞请降。 [338]岳飞为大河南北频传的捷报所鼓舞,他对部属说:“今次杀金人,直到黄龙府(吉林农安),当与诸君痛饮!” [324] [339]岳家军全线进击,包围开封。七月十八日,张宪与徐庆、李山等诸统制从临颍县率主力往东北方向进发,又击败五千金军,追击十五里。 [340]同时,王贵自颍昌府发兵,牛皋也率领左军进军。完颜宗弼以十万大军驻扎于开封西南四十五宋里的朱仙镇,希图再次负隅顽抗。岳家军北上距离朱仙镇四十五宋里的尉氏县驻营,作为“制胜之地”。岳家军前哨的五百背嵬铁骑抵达朱仙镇,双方一次交锋,金军即全军奔溃。 [341]完颜宗弼最后只剩下一条路,放弃开封府,准备渡河北遁。 [20] [22] [55]十年功废完颜宗弼正准备渡过黄河的时候,有个北宋时的太学生却要求进见,对他说:“太子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且退矣!”完颜宗弼忙问:“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精兵十万,京师中外日夜望其来,何谓可守?”太学生说:“不然,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以愚观之,岳少保祸且不免,况欲成功乎?” [296]完颜宗弼经此人提醒后,决定暂不过河。高宗赵构在对待北伐抗金一事的态度上,表现得颇为反复无常。在战场局势转向对宋军有利之后,即倾向于自保,又数次委婉地令岳飞停止进军。 [342]七月上旬,秦桧乘机唆使其党羽殿中侍御史罗汝楫上奏说:“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岳飞若深入,岂不危也。愿陛下降诏,且令班师。” [343]使赵构下定决心,大约在七月八日或稍后,向岳飞发出了第一道班师诏。七月十八日,即张宪从临颍杀向开封之时,第一道班师诏送达。岳飞鉴于当时完胜的战局,上书争辩,大略为:“契勘金虏重兵尽聚东京,屡经败衄,锐气沮丧,内外震骇。闻之谍者,虏欲弃其辎重,疾走渡河。况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 [344]隔了两三日,大军先锋已进抵朱仙镇,完颜宗弼已逃出开封之时,岳飞却在一天之内接连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递发的班师诏,诏旨措辞严峻:命大军即刻班师,岳飞本人去临安朝见。据学者王曾瑜考证,高宗发十二道金牌的时间,大约是在七月十日左右,即他得到七月二日克复西京河南府捷报不久。 [345]《岳飞奉诏班师图》(刘国辉)岳飞接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愤惋泣下:“臣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非臣不称职,权臣秦桧实误陛下也。” [346]然而在朝廷高压钳制之下,岳飞不得不下令班师。百姓闻讯拦阻在岳飞的马前,哭诉说担心受金兵报复:“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岳飞无奈,含泪取诏书出示众人,说:“吾不得擅留。”于是哭声震野。大军撤至蔡州时,又有成百上千的人拥到衙门内外,一名进士率众人向岳飞叩头说:“某等沦陷腥膻,将逾一纪(十二年)。伏闻宣相整军北来,志在恢复,某等跂望车马之音,以日为岁。今先声所至,故疆渐复,丑虏兽奔,民方室家胥庆,以谓幸脱左衽。忽闻宣相班师,诚所未谕,宣相纵不以中原赤子为心,其亦忍弃垂成之功耶?”岳飞又以班师诏出示众人,大家都失声痛哭。岳飞最终决定留军五日,以掩护当地百姓迁移襄汉。 [347]大军班师鄂州,岳飞则往临安朝见。北方忠义军孤掌难鸣,完颜宗弼回到开封,整军弹压,又攻取了被宋军收复的河南地区。岳飞在班师途中得知噩耗,不由仰天悲叹:“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48]岳飞回到行朝,不再像以往慷慨陈词,只是再三恳请朝廷解除其军职,归田而居。赵构以“未有息戈之期” [348]为由不许。绍兴十一年(1141年)正月,完颜宗弼再度领军南下。二月,岳飞领兵第三次驰援淮西。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参与抗金战斗。 [20] [55]千古奇冤杭州岳王庙塑像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国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宋廷乘机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坚决主张抗金的岳飞、韩世忠二人。完颜宗弼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 [349-350]四月,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 [351]五月,张俊在和岳飞巡视楚州韩世忠的军队时,暗中挑唆岳飞,欲一同分解此军,却遭岳飞严肃回绝。秦桧又欲借军吏耿著之事陷害韩世忠,岳飞得知,便修书通报韩世忠,再次保全了韩。 [352]岳飞回朝后,即遭秦桧党羽万俟卨、罗汝楫的弹劾,诬蔑岳飞援淮西“逗留不进”、主张“弃守山阳(楚州)”,要求免除岳飞枢密副使之职。 [353]八月九日,岳飞被罢枢密副使,充“万寿观使”的闲职, [354-355]岳飞自请回到江州庐山旧居赋闲。岳飞此时已无兵无权,但对他的迫害却仍在步步紧逼。在秦桧授意下,张俊利用岳家军内部矛盾,威逼都统制王贵诬陷岳飞,王贵屈从;又收买张宪部副统制王俊,让其出面首告张宪“谋反”,从而牵连岳飞,并命人代他写好一份告首状。王俊利用张宪出外之机,先将告首状投送王贵。王贵又将此状送交秦桧心腹林大声。林又将此状转递到枢密行府张俊的手中。不久张宪来到,张俊便就势将张宪逮捕。 [356]张俊私设公堂,向张宪严刑逼供,毫无结果之下,竟捏造张宪口供“为收岳飞处文字谋反”。 [357]岳飞在江州居留,为时甚短,就接到宋廷命令,召他回“行在”临安府。 [358]秦桧派殿前都指挥使杨沂中秘密拘捕岳飞,并嘱咐:“要活底岳飞来!”岳飞虽已知杨沂中来意不善,还是毅然随之而往。 [359]十月十三日,岳飞被投入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狱中,此前其长子岳云也已下狱。 [360]岳飞义正词严地面对审讯,并袒露出背上旧刺“尽忠报国”四大字,主审官何铸见此,亦为之动容。何铸查得岳案冤情,如实禀告秦桧。秦桧却说:“此上(赵构)意也!”改命万俟卨主审此案。 [361]万俟卨将王俊的诬告状等摆在岳飞面前,喝问道:“国家有何亏负,汝三人却要反背?”岳飞回答:“对天盟誓,吾无负于国家。汝等既掌正法,且不可损陷忠臣。吾到冥府,与汝等面对不休!”万俟卨又说:“相公既不反,记得游天竺日,壁上留题曰,‘寒门何载富贵’乎?”众人附和:“既出此题,岂不是要反也!”岳飞悲愤难当:“吾方知既落秦桧国贼之手,使吾为国忠心,一旦都休!”便不再抗辩,任凭狱卒拷打。 [362]万俟卨等用尽手段,岳飞也宁死不自诬,乃至以绝食抗争,经其子岳雷照顾,才勉强支撑下来。 [363-364]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绍兴和议”达成:宋向金称臣,将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划归金国,其中包括被岳家军收复的唐、邓、商、虢等州;并每年向金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 [365]和议虽已达成,但岳飞始终未能被释放。万俟卨等逼供不成,为了坐实冤狱,又为岳飞罗织搜剔了所谓岳飞父子与王贵、张宪“有异谋”、岳飞曾口出狂言“指斥乘舆”、岳家军在援淮西时拥兵不进“坐观胜负”等数条罪名,欲将岳飞一举定为死罪。 [366-367]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认为岳飞无罪,与万俟卨竭力争议,均遭罢官处分。宗正卿赵士㒟以全家百口担保岳飞无罪,也遭万俟卨弹劾而革职并逐出临安。 [368]文士智浃、布衣刘允升、范澄之等也分别上书为岳飞申冤,但都受到株连,刘允升被下大理寺处死,智浃、范澄之后来都死于流放地。 [369]已赋闲的韩世忠因岳飞入狱之事质问秦桧,秦桧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370]” [371]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万俟卨等通过秦桧上报奏状,提出将岳飞处斩刑,张宪处绞刑,岳云处徒刑。宋高宗赵构当日批复:“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372]岳飞受“拉胁(猛击胸胁)”之刑(一说为饮鸩服毒 [373]),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 [374](宋代史料并无“风波亭”的记载),时年39岁;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375]此后,岳飞、张宪的家产都被没收,家属被分送广南、福建路州、军拘管。 [376-377]岳飞的死讯传出,百姓们都为之哭泣; [378]消息传到金国,金国大臣们为此酌酒庆贺,并说:“和议自此坚矣!” [20-21] [55] [379]身后平反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险将岳飞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隗顺临终前,始将此事告知其子。 [380-381]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张孝祥等人上书要求为岳飞昭雪冤案。 [382]万俟卨凭借宰相的大权,坚决阻止为岳飞昭雪,他对高宗赵构说:“虏方顾和,一旦录故,将疑天下心,不可。” [383]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大举南侵,南宋抗金情绪重新高涨。官员杜莘老、太学生程宏图、宋芑等人都分别上书要求为岳飞平反。 [384]御史中丞汪澈到鄂州岳飞旧部巡视,鄂州将士联名上状,要求为故帅申冤,“哭声如雷”,汪澈劝慰多时,答应禀报朝廷,人们仍啜泣不止。 [385-386]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降旨为岳飞“追复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与录用” [387],冤狱终于平反。隗顺之子告知宋廷其父安葬岳飞之前情,宋廷乃将岳飞以礼改葬在西湖栖霞岭。淳熙四年(1177年),宋孝宗令太常寺为岳飞拟定谥号,初拟“忠愍”,次年(1178年)最终确定为“武穆”。 [388]议谥之时,因秦桧、秦熺父子曾掌握史馆大权, [389]有关岳飞与岳家军的史料被大量销毁、篡改, [390-391]致使“(岳飞)平生之所以著威望,系安危,与夫立功之实,其非常可喜之大略,虽所习闻,而国史秘内,无所考质”,宋廷官员只能以访问故将遗卒的方法考证史实。 [392]为了弥补史籍缺憾,岳飞三子岳霖多方搜集父亲遗事,又委托国子博士顾杞整理出一部岳飞传记的初稿。 [393]岳霖子岳珂受父亲临终之托,在此基础上编成《鄂国金佗稡编》28卷、《鄂国金佗续编》30卷,恢复了部分历史真相。 [394]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岳飞被追封为鄂王,追赠太师。 [395]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改谥“忠武”。 [396] [20-21] [55]主要影响播报编辑军事北伐中原参见:岳飞北伐次数时间成果岳飞第一次北伐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至七月大败伪齐李成,收复伪齐占据的城池岳飞第二次北伐绍兴六年(1136年)七月和八月收复陕西一带的商州全境和虢州部分地区岳飞第三次北伐绍兴六年(1136年)十一月岳飞进军至蔡州一带收兵岳飞第四次北伐绍兴十年(1140年)六月、闰六月和七月大败完颜宗弼,取得郾城、顺昌大捷军队建设参见词条:岳家军杜充降金后,岳飞开始独立成军,在江南坚持抗金。岳飞收复襄汉六郡后,岳家军移屯鄂州,襄汉地区自此成为岳家军的主要防区。经过数次扩编,岳家军截至绍兴五年的兵力达到了三万余人。绍兴五年(1135年),岳家军的规模扩大到十万人左右。这是因为杨幺军的壮丁五、六万人大都编入岳家军,南宋朝廷此后又增拨了数万人编入岳家军的缘故。岳家军以后也大体维持十万左右的数量,直到岳飞被赵构和秦桧所害。岳家军至少有十二统制“军”。据绍兴九年(1139年)统计,这十二军共由22名统制、5名统领和252名将官分别率领,其中有正将、副将和准备将各84名。王贵任中军统制,张宪任前军统制,这二人是岳飞的副手,可代替岳飞指挥其他统制,主持岳家军全军的事务;徐庆、牛皋和董先三人最为善战,此五人是岳家军的中坚人物。此外,岳家军中还拥有一批文官,如薛弼、朱芾、李若虚、胡闳休、黄纵、于鹏、孙革等。《岳家军将佐图》(傅伯星、王重义) [59]“岳家军”是当时人们对岳飞率领的军队的习惯称呼,正如韩世忠率领的军队被称为“韩家军”,张俊率领的军队被称作“张家军”一般,而岳家军的正式军号则是神武右副军、神武副军、神武后军、行营后护军等。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军号都退出了历史舞台,“岳家军”却一直被人们传诵。 [20] [397]战略思想在南宋初年的将帅中,与刘锜、吴玠等将领保守防御的作战特点相比,岳飞属于敢于主动出击的进攻性主帅。他对宋朝消极防守的军事传统有所认识,曾上奏批评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 [398]尽管战略方针受宋高宗和朝廷的阻难,岳飞仍组织了如第一次、第二次和第四次北伐那样大规模的进攻战役,改变了宋军被动挨打的守势地位;并且编练了强大的骑兵,在最有利于女真骑兵发挥威力的地形和时节,与其正面对抗,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南宋初年,具备光复失地的决心和能力的统帅唯有岳飞一人,成为时人的一致共识。范澄之为营救岳飞曾上书说:“况胡虏未灭,飞之力尚能戡定。” [399]被金人拘押的宋使洪皓“言虏中所大畏服者”是岳飞, [400]甚至在岳飞身后二十年,金人仍有“岳飞不死,大金灭矣” [401]的说法。 [20]针对金兵武力强盛而统治手段低劣、民众争相反抗的特点,岳飞继承并贯彻了李纲、宗泽等人重视民间抗金力量的宗旨,制定了“连结河朔”的御敌方针。岳飞经常派人与河北、河东忠义民兵山水寨的首领们进行联系,并大量地发遣人员潜入敌境,策动忠义民兵遥相配合。 [402]受到金军扫荡的忠义民兵,南下时也大都以岳家军营作为归趋之地,这又使岳家军能掌握到更多北方的军事情报。在岳飞的第四次北伐中,岳家军和北方民间抗金义军协同作战,夹攻金军,克复了很多州县,这与岳飞“连结河朔”的战略部署密不可分。治军严明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他虽然没有军事论著传世,但从其散见于史书篇牍中的论述和军事实践,可看出岳飞治军,主要着重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遴选:士卒贵精而不贵多,尤以战斗力最强的背嵬军要求最为严格。韩京、吴锡二军被拨归岳家军时,岳飞筛汰掉大半老弱残兵,仅得千余人。经过数月训练,都成为精锐士卒。 [403]2.勤于训练:休战敛兵时,岳飞常常亲自监督部兵训练,视平时如战时,以至过家门而不入。练习急驰下坡、纵跃壕沟等项目时,皆令将士身披重铠,直到操练精熟为止。 [404]3.赏罚公平:有功者重赏,无功者峻罚, [405]不徇私情,一视同仁。莫邪关之战中,张宪部卒郭进率先登城,岳飞即将御赐的金束带和银器犒赏郭进,又为之奏补秉义郎。岳云在训练时出现失误,岳飞也不徇私情,予以严惩。 [406]4.号令严明:调兵指挥,军令简明统一,使部下便于传达和执行。令出必行,违者必罚。 [407]岳飞在庐州时,“遣骑驰奏”,恰遇大江“风暴禁渡”,别人制止这名骑兵渡江,骑兵却说:“宁为水溺死,不敢违相公令。” [408]5.严肃纪律:屯扎驻防之时,队伍虽多至数万人,街市中也不见一兵一卒,待到开拔,民众才见其军容。 [409-410]每到一地,岳飞都自率十数骑巡逻,检查军纪执行情况。 [411]行师动众,如有践踏农田、妨碍农事,或与民众交易价格不公者,都以军法处置,“取人一钱者,必斩” [412]。有一个兵士因为取民家一缕麻,束缚刍草,岳飞追查盘问后,立即将他斩首。 [413]有个兵士向湖口县人项某购买薪柴,项某“爱其不扰”,自愿少收二文钱,兵士一定不肯,说:“我怎能因二文钱丢掉项上人头呢?” [414]这几方面的核心便是以严治军。由于岳飞严于治军、善于治军,故“岳家军”战斗力强,“皆可以一当百”,金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415]“岳家军”为当时一些将帅所叹服,也为后世一些名将所效法。如明代名将戚继光亦以岳飞为榜样,练就了抗倭劲旅“戚家军”。 [416]勇而怀仁岳飞诞辰900周年纪念邮票——高风亮节岳飞英勇善战,却从未将杀人视为乐趣,“仁心爱物”,不妄加杀戮。他曾与张俊谈论用兵之术,说:“仁、信、智、勇、严,五者不可缺一。”将“仁”放在五德之首。 [417]在虔城平叛时,宋哲宗孟皇后曾受惊扰,赵构密旨令岳飞屠城,岳飞冒险屡次求情,保全了一城老小。 [418]征讨曹成、杨么等势力,也往往只处决首领,而尽释其余党。在抗金战争中,岳飞“以信义著敌人不疑”,又令部下不得擅自杀俘,使部分女真兵和被征发的签军也“有亲爱愿附之意”。 [419]岳飞体恤人民疾苦,“每调军食”,则常有忧色,他说:“东南民力耗弊极矣!国家恃民以立国,使尔曹徒耗之,大功未成,何以报国?” [420]他重视发展生产,对流离失所的民众,都尽量在防区内妥善安置,有时还拨发军粮赈济,又严禁军队抢劫和骚扰百姓。 [421]在他的严格治军之下,岳家军坚持“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 [422]所到之处,民众无不欢欣,以至“举手加额,感慕至泣”。 [423]岳飞在以严治军的同时也重视爱护士卒。出戍或出征时,命妻子李娃遍访将士家属,嘘寒问暖,以金帛周济;战斗时,只简单要求军士“手执得枪住,口有唾得咽,则已是勇也” [424]。伤病者则亲自慰问,甚至亲手调药;战死者则吊唁尽哀,抚育孤寡,“或以子婚其女”。 [425]艺术文学岳飞虽出身寒微,但十分注重气节涵养,在十几年的戎马生涯中,经常手不释卷,不少史料中都有他十分好学的记载。南宋初的诸大将中,岳飞书辞最勤,已有时誉。岳珂在《金佗稡编·鄂王家集序》中说:“其中心之所蕴,谋略之所施,往往见于表奏、题跋、吟咏之间。” [189]《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表达了要求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强烈愿望,饱含不可压抑的国土沦丧之痛和爱国深情。《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为他的上乘之作,亦为词学界所青睐。宋人杨湜在《古今词话》中评价:“其《小重山》词,梦想旧山,悲凉悱恻之至。”达到了相当的境界。又如《题鄱阳龙居寺》中“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句,后世则有“不减唐人”之誉。 [426]书法岳飞书法(10张)据岳珂《宝真斋法书赞》记载,岳飞书法师承苏体:“先王夙景仰苏轼,笔法纵逸,大概祖其一也。” [427]幕僚薛弼有一次告诉宋高宗,在旅途的船上岳飞还“自习小楷”,并说:“凡密奏皆飞自书耳。”传世的岳飞书迹有《书谢朓诗》《前后出师表》《吊古战场文》《凤墅帖》所收三通短札等。也有学者认为,《前后出师表》书迹系后世人的伪托之作。 [3] [428](图册参考资料 [55] [429-430] [463])后世影响抗日战争时期,以岳飞词作谱成的歌曲《满江红》,作为激励中国人抗战的精神武器,得到了广泛传唱,对爱国军民起到了巨大的鼓舞和感召作用。 [431]民国初年,文字学家周承忠从岳飞手书李华《吊古战场文》碑拓中集出“还我河山”四字,刊登于《中国形势一览图》的扉面上,后又被《东方杂志》转载。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中华民族发出了抗日救亡的吼声:“还我河山,勿忘国耻。”《中国形势一览图》的编著者童世亨为激励国人,将周承忠集钩岳飞草书“还我河山”四字作为扉页,刊入再版的地理图册首页,迅速传遍全国。 [432]“还我河山”从此与《满江红》词一起,成为了岳飞精神的象征。人际关系播报编辑先世《岳氏宗谱》山东聊城县世系 [55]岳飞先祖原籍山东聊城,岳涣时迁至汤阴,世代为农。 [55]关系姓名备注父亲岳和岳和为人淳朴善良,尚义气,遇到荒年,常节减饮食,救困济危,岳飞幼年也受到这种美德的熏陶。 [485]岳飞20岁时,岳和病故。母亲姚氏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义的妇女。金军南侵之初,姚氏就多次勉励儿子从军报国。家乡失陷后,岳飞与母亲音讯隔绝长达数年。后来有人代姚氏给岳飞捎去口信:“为我语五郎,勉事圣天子,无以老媪为念也。”岳飞于是遣人前去迎接母亲,先后往返达十八次,才将母亲接到身边。 [486-487]姚氏于绍兴六年(1136)三月病逝,终年约70岁 [488],葬于庐山岳母墓。姚氏有一兄弟,绍兴元年(1131)时因违反军纪骚扰百姓,又欲谋害岳飞,而被岳飞擒杀。 [489]兄弟姐妹姚氏呼岳飞为“五郎”,他应有四位哥哥,但都早夭,其事不详;岳飞的甥婿高泽民在岳飞29岁时到临安办事, [490]则岳飞至少有一位姐姐;岳飞又有一弟岳翻,在破曹成时为杨再兴所杀。 [491]妻子关系姓名备注前妻刘氏岳飞16岁时与刘氏成婚,生云、雷二子。岳飞从军抗金,让刘氏照顾母亲,她却两次改嫁。刘氏后嫁与韩世忠军中一押队,韩世忠让岳飞来取刘氏,岳飞此时已娶李娃为妻,不愿再续旧情,于是派人给刘氏送去数百贯钱,以资助其生活。 [492-493]后妻李娃李娃(1101—1175),字孝娥,与岳飞在战乱中相识,两人应在建炎二、三年间结婚。 [20]岳飞从不纳妾,与李娃感情和睦,生有霖、震、霭(霆)三子。夫遇害后,李娃随家眷流放岭南,仍坚持将儿孙抚养成人。 [494]冤狱昭雪后,李娃与三个儿子一道北归,终年75岁,葬于江州(今江西九江)。 [495]子女子序姓名备注长子岳云(1119—1142),字应祥,号会卿,刘氏生。 [496]他12岁即从张宪军,随父亲征战四方,身先士卒,屡建奇功。后被诬入狱,与父和张宪同时被害,时年23岁。冤狱平反后,赠安远军承宣使。 [497]次子岳雷字发祥,号夏卿,又号声甫,刘氏生。靖康元年(1126年)三月,生于山西平定军。岳飞在狱中时,岳雷曾被派去照料其父。父被害后,随亲人被遣送至惠州(今属广东省)拘管,还未等到父兄平反,便已在流放地含恨而终。 [497]三子岳霖(1130—1192),字及时,号商卿,母李娃。岳飞遇害时,霖年仅12岁,孝宗皇帝昭雪时,霖32岁。官至朝请大夫、敷文阁待制,赠大中大夫。 [497]四子岳震字东卿,母李娃。父兄蒙冤遇害,震方7岁,随母流放。曾任朝奉大夫、提举江南东路常平茶盐公事。 [497]五子岳霆李娃生,初名岳霭,宋孝宗为之改名岳霆,字应时,号君锡。父兄遇害时才3岁,随母流放。后任修武郎、閤门祗候、奉直大夫。 [497]女姓名父亲夫君备注岳安娘岳飞承信郎高祚 [498]按,民间相传岳飞之女还有岳银瓶,一说其本名孝娥,相传是岳飞次女。“银瓶”之称见词人周密《癸辛杂识》,其事迹并见《说岳全传》等的文学演绎。清末学者俞樾认为岳银瓶的确存在,有《银瓶徵》一文加以考证,但因宋代《鄂国金佗稡编》无载,故也有观点主张她是虚构人物。 [499]后裔由于岳飞崇高的历史地位与巨大的声誉,岳飞后裔受到历代官方与民众的尊敬与保护,发展繁衍繁盛。在中国国内的江苏、湖南、湖北、重庆、四川、江西、陕西、甘肃、河南、台湾等省,海外的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加拿大、美国等国都有分布。岳飞后裔中的名人有南宋学者、岳飞之孙岳珂,清代宁远大将军岳钟琪,新中国第一代女飞行员、第一位女飞行员将军岳喜翠等。主要作品播报编辑《满江红》词意(戴敦邦)岳飞遇害之后,大量的遗文、存稿被当时掌握史馆大权的秦桧、秦熺父子销毁,失落无传。除奏议、公牍之外,经过岳霖、岳珂父子搜集,收录进《金佗稡编·鄂王家集》的岳飞诗文有律诗《题翠岩寺》《寄浮图慧海》,词《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题记《五岳祠盟记》《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东松寺题记》《永州祁阳县大营驿题记》。宋·赵与时《宾退录》还收有岳飞绝句《题青泥市寺壁》。《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在南宋晚期的《藏一话腴》《鹤林玉露》中都有记载,此词从明代开始被广泛传诵。此外流传下来的岳飞诗词还有《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池州翠微亭》《过张溪赠张完》《题雩都华严寺》《宝刀歌书赠吴将军南行》《题骤马冈》《题鄱阳龙居寺》等。 [426]历史评价播报编辑宋金元时期岳飞诞辰900周年纪念邮票——名垂青史邵缉:骁武精悍,沉鸷有谋,临财廉,与士信,循循如诸生,动合礼法。 [433]黄纵:公之英威,古人不能过,至于仁心爱物,虽古之名将有所不逮。若夫盛德懿行,夙夜小心,不以一物累其心,虽今之老师宿儒,勉强而力行者,公则优为之。 [234]刘祹: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所至纪律甚严,秋毫无所犯。所谓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为我擒。如飞者,无亦江南之范增乎! [434]宋孝宗: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俊)、韩(世忠)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435]《湖北转运司立庙牒》(1170年):去世已三十年,遗风余烈,邦人不忘,绘其相而祀者,十室而九。 [436]《忠愍谥议》(1177年):人谓中兴论功行封,当居第一。若其奉己至薄,与下士同甘苦;持军至严,所过秋毫无敢犯;礼贤至恭,一时名人皆萃于幕府;持循礼法,动合轨物,恂恂若一书生,兹又古名将所不可望者。 [436]《武穆谥议》(1178年):为将而顾望畏避,保安富贵,养寇以自丰者多矣。公独不然,平居洁廉,不殖货产,虽赐金己俸,散予莫啬,则不知有其家。临战亲冒矢石,为士卒先,摧精击锐,不胜不止,则不知有其身。忠义徇国,史册所载,何以尚兹。 [436]曾敏行:绍兴六帅皆果毅忠勇,视古名将。岳公飞独后出,而一时名声几冠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余尝访其士卒,以为勤惰必分,功过有别,故能得人心。异时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军行之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437]熊克《中兴小纪》:飞知书而得士,且济人之贫。用兵秋毫无犯,民闲安堵,不知有军。先计后战,屡胜强敌,号为良将。其死也,天下冤之。 [438]朱熹:①(岳侯做事)张(俊)、韩(世忠)所不及,都是他识道理了。(岳侯以上)当时次第无人。 [439]②岳飞恃才不自晦。郭子仪晚节保身甚阘冗,然当紧要处又不然,单骑见虏云云。飞作副枢,便直是要去做。张、韩知其谋,便只依违。然不做亦不免,其用心如此,直是忠勇也! [440]金章宗: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 [441]曹彦约:若夫智略足以料敌,鉴裁足以用人,纪律严而下不忍怨,粮运竭而众不忍叛,身死八十年,闻风者犹且悦之,其惟岳飞乎!古之所谓名将,不过于此。然而南北分合,应有定时,忠邪生死,应有定数,岂权臣一日所能自为之?哀哉! [442]文天祥:①惟中兴之初,先武穆王手扶天戈,忠义与日月争光。名在旗常,功在社稷。天报勋劳,克昌厥后,虽百世可知也。 [443]②岳先生,我宋之吕尚也。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千百世后,如见其生。至于笔法,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尤足见干城之选,而兼文学之长,当吾世谁能及之。 [444]《宋史·岳飞传》: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 [296]明清时期明太祖:纯正不曲,书如其人。徐有贞:忠义勇智,皆得之天,非矫伪而为者,故能始终以恢复为己任。才与志副,名与实称,南渡以来,一人而已。 [445]柯维骐:昔晋文之拔郤縠,孙权之勗吕蒙,文武岂不欲兼哉。岳飞本以勇敢进,而旁通儒业,恂恂检饬,以忠义自誓,观其所撰表词,真有诸葛孔明之风,奚数郤、吕辈耶?当时盗平,而敌屡挫,设非阻于秦桧和议,则雪国耻,复故都,固可刻日待。愿既弗偿,反遭惨祸,高宗顿忘父兄之仇,宜其莫恤功臣之冤也。诗曰:“君子秉心,维其忍之。”飞之所遭,亦不幸矣。 [446]王世贞:夫武穆可以复中原,而不使之复,又使之必不复,是故志士仁人所以深痛恨于高宗也。 [447]杨涟:惟神万古精忠,两间正气。高山仰止,凡士而识字、将而枕戈者,莫不凛“爱死要钱”之明训,以刻砺其心;烈日当空,或忠而被谤、直而蒙诬,亦莫不引“皇天后土”之忠言,以阴祈一鉴。 [448]钱士升:宋自汴梁不守,江都再奔,懦主失魄,庸臣无义。无岁不望许和,无人不怯用战,谈恢复者,徒有其名,熊罴谁是;服介胄者,罔知所效,鹰鹯未闻。天生岳侯,以为人表。运谋暗合孙武,将众善等淮阴。义感敌人,忠孚群下。使受登坛之拜,便可绛灌韩张;若崇授钺之尊,何难俘囚豫弼。惜也浚压之于前,桧仇之于后,长城自坏,徒伤北面之羞;天柱既摧,有异南枝之泣。天乎,人欤?中兴异姓七王,岳优而韩次之。韩特末路似汾阳耳。使岳不移其祸,韩亦未能知几也。 [449]《宋史纪事本末》张溥论:蜀汉之诸葛亮,唐之郭子仪,宋之岳飞,三人皆间世而一出者也。三人齐烈,名在吕望、姬旦之间,而飞独不幸,伤哉!飞性忠孝,读书好礼,子云数立奇功,朝命每及,恳辞再三。与张浚议不和,即上章解兵柄,步归庐墓。行师之际,辄俟帝命,未尝自专,高宗称其“小心恭谨,难进易退,勇战乐让”,盖彬彬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夫出境,苟利社稷,专之可也,飞学春秋,岂不知之?高宗构手书精忠字,制旗赐飞,又召入内,委以中兴,御札数箧,好语无实,惑于贼桧,不忍坠渊,以人间之至愚,天性之贱,而饰以浮谲,御以忮忌,亦何所不为也? [450]王夫之:相臣而立武功,周公而后,吾未见其人也。帅臣而求令誉,吾未知吉甫之果能称焉否也。帅臣之得令誉也有三:严军令以禁掠夺,为软语以慰编氓,则民之誉归之;修谦让以谨交际,习文词以相酬和,则士之誉归之;与廷议而持公论,屏奸邪以交君子,则公卿百僚之誉归之。岳侯之死,天下后世胥为扼腕而称道之弗绝者,良由是也。 [451]清高宗:如武穆之用兵驭将,勇敢无敌,若韩信、彭越辈类皆能之。乃加以文武兼备,仁智并施,精忠无二,则虽古名将亦有所未逮焉。 [452]赵翼:(岳)忠武不特忠义过人,即其治家小节亦加人数等矣。……岳忠武破贼最多,资产独少,则其平日殉国忘事,尤非诸将所可及也。 [453]吴锡麒:古今同慨,豪杰为多,从未有补已缺之金瓯,论功行戮;反将消之玉弩,为敌报仇,如斯之太甚者也。 [454]杜堮:武穆之时,设高宗能视师江上,示天下以两宫不返,无以生为,忠孝感激,士气百倍,加以河北响应,义旗所指,不战自靡,拨乱反正,一大机也。失此不图,藩篱遽撤,冤杀遂闻,复何能为哉!其杀武穆,则亡宋之本。其忘亲之罪,任相之非,定都之失,则亦杀武穆之本也。 [455]近现代孙中山:环翠楼中虬髯客,涌金门外岳飞魂。 [456]毛泽东:①岳飞被杀,家喻户晓并且流芳千古了。他流了血,这血就渗透到我们民族体内,世世代代传下来,他要是没流血,就不会有这么大的作用。 [457]②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这是聪明的指挥员的出产品。 [458]邓小平:英雄永远为后人所纪念,坏人永远为后人所唾弃。 [459]邓广铭:代表了宋方全体人民的愿望,为卫护汉族地区已经高度发展的封建生产方式及其精神文明,起而以武装抵抗女真的铁骑,阻止其蹂躏破坏,以求避免整个社会被拉向倒退浩劫的人物,像岳飞其人,理所当然地应被称为民族英雄。不只是属于汉族的民族英雄,而是属于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民族英雄。 [460]王曾瑜:为着光复故土,南北重新统一,维护文明和进步,岳飞不屈不挠地奋斗了后半生,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履践着自己“尽忠报国”的誓言,表现了一种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461]后世纪念播报编辑历代追封南宋一朝,曾先后为岳飞定谥武穆、忠武,又追封鄂王,追赠太师。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临安府太学(原为岳飞故宅)中的土地庙改称“忠显庙”,岳飞被封为庙神“忠文王”。 [500]元至正九年(1349年),元顺帝将岳飞封号在宋代基础上增加“保义”二字。明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诏岳飞仍称武穆,从祀历代帝王庙,配宋太祖享。隆庆四年(1570年),明穆宗诏岳飞仍谥忠武。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明神宗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岳飞为“三界靖魔大帝”,民间从此开始以“关岳”并称。 [55]诗词纪念岳飞遇害一年后,鄂州军中一名兵士曾作诗悼念岳飞:“自古忠臣帝主疑,全忠全义不全尸。武昌门外千株柳,不见杨花扑面飞。” [501]自南宋以降,人们为了缅怀岳飞,又留下了大量凭吊、歌颂的诗词。据傅炳熙统计,仅宋、元、明、清四朝颂咏岳飞的诗词,就至少有2400多篇。 [502]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胡铨《吊岳飞诗》、刘过《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叶绍翁《题鄂王墓》、赵孟頫《岳鄂王墓》、高明《岳祠》、于谦《岳忠武王祠》、文徵明《满江红·拂拭残碑》、袁枚《谒岳王墓》、林则徐《谒岳飞祠》 [503]等。 [504]岳飞墓参见:岳飞墓岳飞墓和岳云墓1162年(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下诏为岳飞昭雪,将岳飞遗体从临安城西北钱塘门外九曲丛祠迁出,以“孤仪”(即一品礼)改葬在西湖西北角、栖霞岭南麓。 [509]1221年(嘉定十四年),宋宁宗将岳飞墓旁的“智果观音院”改建为功德院,即“褒忠衍福禅寺”(明天顺年间改称岳王庙),以表彰岳飞的功德,元代以来,时兴时废,代代相传。至清朝初期损毁。现存建筑于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重建,1918年曾大修,1979年按南宋建筑风格全面整修,使岳庙更加庄严肃穆。墓道两旁陈列的石虎、石羊、石马和石翁仲,是明代的遗物。墓门的下边有四个铁铸的人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即陷害岳飞的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四人。跪像的背后墓门上有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508]1961年,岳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王庙各地岳王庙(8张)为纪念岳飞,中国许多地方都修筑了岳王庙。规模较大的有安阳汤阴、杭州、朱仙镇、靖江、宜丰等地的岳飞庙。杭州岳庙位于栖霞岭南麓,是墓庙一体的建筑群;安阳汤阴岳庙建于景泰五年(1454年),位于岳飞故里汤阴县;朱仙镇岳庙传说是为了纪念朱仙镇之战而建;靖江岳庙前身是宋代的岳飞生祠。岳家军大本营所在地湖北武昌自宋代起就修筑有岳飞庙,抗日战争时期,武昌岳庙在日军的轰炸之下被毁。关岳庙民国四年,陆海军部呈请并祀岳忠武王作为关岳合祀,经礼制馆遵奉大总统申令,拟订合祀典礼通行遵照,全国各地兴建关岳庙。 [511-513]祭祀大典2023年3月6日上午,纪念岳飞诞辰920周年祭祀大典在杭州岳王庙举行。 [515]史料索引播报编辑《宋史·卷三百六十五·岳飞传》《鄂国金佗稡编》《鄂国金佗续编》《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轶事典故播报编辑岳母刺字岳飞诞辰900周年纪念邮票——尽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宋人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飞之孙岳珂编纂的《金佗稡编》也没有记录。岳飞背上刺字的记载始见于元人所修的《宋史》本传:“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296]”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刺字为兵”的制度仍在执行,所以岳飞从军时在背部刺上“尽忠报国”四字明志。明代表现岳飞故事的小说、戏剧如《精忠记》《武穆精忠传》《精忠旗传奇》等都有岳飞背上刺字的描写,刺字版本不一,流传最广的则是“精忠报国”。有学者认为,此时的“精忠报国”四字是混淆了宋高宗御赐“精忠岳飞”四字而产生。始修于明代的《唐门岳氏宗谱》说“尽忠报国”四字是姚氏于靖康初年为岳飞所刺,但《宗谱》晚出,此事的真实性仍有待考证。“岳母刺字”的演义故事则最早见于清抄本《如是观传奇》与杭州钱彩评《精忠说岳》,《说岳》中的岳母刺字故事影响广泛,传诵不绝,成为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462]生活简朴岳飞画像衣——全家均穿粗布衣衫,妻子李娃有次穿了件缯帛的衣裳,岳飞便道:“皇后与众王妃在北方过着艰苦的生活,你既然与我同甘共苦,就不要穿这么好的衣服了。”自此李娃终生不着绫罗。 [464]食——岳飞是北方人,到南方后,日常食物依然是麦面加齑菜,如果用荤食,也只是一味,并经常与最下等的军士共餐。即使同部属会餐,一般也只是家常便饭,另加猪肉。在部将郝晸处作客,郝晸知道岳飞的性格,只用一种素面食招待他。岳飞问此为何名,郝晸说是“酸馅”。岳飞说自己平生从未吃过这种面食,命令将余留的酸馅作晚餐。 [234]住——每逢出师,士卒露宿,岳飞也露宿。高宗曾打算在杭州为岳飞建上等府邸,岳飞援引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典故,辞谢说:“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 [465]财产——岳飞虽“位至将相”,仍然保持清廉。朝廷每有犒赏,从不私取一文,全数分给将士。 [466]并经常化私为公,以自己的私家财产补助军用。有一次,岳飞命令部下将自己家“宅库”里的所有物品,除了皇帝“宣赐金器”外,全部变卖,交付军匠,造良弓二千张以供军用。幕僚黄纵说:“此军器,当破官钱。”岳飞却淡淡地回答:“几个札子乞得,某速欲用,故自为之。” [234]洁身自好岳飞从不纳妾,也不要女使侍奉。蜀帅吴玠的一个属官与吴玠谈及此事,吴玠遂花钱两千贯买一士家姑娘送给岳飞。见面时,岳飞对她说:“我家的人穿布衣,吃家常便饭,女娘子倘能同甘苦,就请留下,否则,我不敢留。”姑娘只是在屏风后面吃吃地发笑。岳飞于是郑重地说:“既然如此则不可留也。”遂把那姑娘连同嫁奁全退了回去。有些部将劝其把此女留下,以结好吴玠,岳飞说:“如今国耻未雪,岂是大将安乐时耶?”吴玠听说后,对岳飞愈加敬重。 [234] [417]南宋初诸大将中,张俊在解除兵权家居以后,岁收租米六十万斛,估计所占有的土地当不下六七十万亩。 [467]杨存中仅在楚州宝应县就有田近四万亩。 [468]刘光世驻守淮东时,掠夺民间膏腴良田,光上报给宋高宗者即达三万亩。 [469]岳飞遇害之后,被没收的田产共有水田七百多亩,旱田一千一百多亩,在诸大将当中是占地最少的。 [470]被抄没的家产总值有约九千贯,但并无一件金玉珍宝,其中一部分资产还是为贴补军用而预备的。 [471-472]冤狱平反时,岳家财产经统计被归还,宋孝宗也“恻然叹其贫”。 [473]有人曾问岳飞:“天下何时太平?”岳飞回答:“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则太平矣。” [474]律己齐家岳飞端溪砚拓片 [476]岳飞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对文士和幕僚又以“礼士”和“虚心”闻名,常向这些人请教。要求别人发现自己的过错,必定见告。他说:“某被主上拔擢至此,倘有纤毫非是,被儒生写在史书上,万世揩改不得。” [234]岳飞还曾在平日使用的一方端砚上镌刻“持坚守白,不磷不缁”八字,以此作为自己的立身格言。 [475]除了自己俭朴淡泊,刻苦励志外,岳飞对子女教育很严。要求他们每天做完功课后,必须下地劳作。除非节日,不得饮酒。 [477]宋时有“任子恩例”,官员品级越高,子女可享受的官阶越高,次数越多。岳飞勉励儿子们“自立勋劳”,仅用了一次“恩例”,还是为张所之子张宗本而用。 [478]而岳云屡立殊勋,岳飞却多次隐瞒不报。为此张浚说:“岳侯避宠荣一至此,廉则廉也,然未得为公也!”岳飞答道:“父之教子,怎可责以近功?”又说:“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若使臣男受无功之赏,则是臣已不能正己而自治,何以率人乎?” [479]事母至孝《侍母图》 [59]岳飞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他把母亲姚氏接到军营中后,侍奉唯恐不周,每晚处理好军务,便到母亲处问安。当母亲生病时,岳飞亲尝汤药,跪送榻前,连走路都微声屏气而行,生恐吵扰了母亲的休息。凡遇率军出征,必先嘱咐妻子李娃,好好侍奉母亲。姚氏病故后,岳飞与长子岳云赤足亲扶灵柩近千里,自鄂州归葬于江州庐山。岳飞认为:“若内不能克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 [480]” [481]勇冠三军岳飞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又会左右开弓,成为大将后,又亲自将射箭技术教授给全军将士。 [10]临阵作战,岳飞常常身先士卒,自己充当“旗头”(军中执掌大旗,麾众当先者)。在与金军作战时,曾亲自刺杀敌将黑风大王。在南薰门之战中,王善、曹成聚集兵马号称五十万,岳飞部下只有八百人,手下士兵都十分害怕。岳飞却十分镇定,说:“我为大家攻破敌军。”左手挟弓,右手持矛,冲击敌阵,结果王善部大乱,岳飞乘势大败敌军。 [482-484]艺术形象播报编辑文学形象宋元杂剧中已经出现不少表演岳飞战功与冤案的题材,南宋末年罗烨《醉翁谈灵》与吴自牧《梦粱录》所载杭州市民“说话”艺术中就已经出现演唱张、韩、刘、岳故事者,元代有著名杂剧《宋大将岳飞精忠》《东窗事发》(即《地藏王证东窗事发》)、《秦太师东窗事犯》等。明代岳飞题材戏曲有《精忠旗》《金牌记》等,在舞台上盛演不衰。明清演义小说《大宋中兴通俗演义》《说岳全传》久负盛名,特别是清代钱彩创作的《说岳全传》虽然有因果报应等封建糟粕,但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人民美术出版社《岳飞传》连环画封面在《说岳全传》中,岳飞生在河北,长在汤阴县孝悌里永和乡。他自幼习诗书,以名师学艺,立志“精忠报国”。青年从军,以战功从士兵很快升为一军元帅。他在作战中常常是身先士卒,亲冒矢石。与金兵英勇作战,爱华山、朱头山、朱仙镇诸战役,就是在他指挥下大败金兵,扭转了宋军长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高宗封他为武昌开国公少保统属文武兵部尚书都督大元帅。后被奸臣秦桧陷害,在风波亭就义,岳飞死后,孝宗传旨封他为鄂国公。 [505]影视形象年份电视剧/电影饰演者影视形象1940《尽忠报国》刘琼岳飞影视形象(9张)1940《岳飞》吴楚帆1971《精忠报国》田鹏1984《十二金牌》 [507]岳华1985《岳飞》姬麒麟1986《盗日英雄传》夏川1988《八千里路云和月》何家劲1992《满江红》樊志起1994《岳飞传》徐少强2002《少年张三丰》张巍2013《精忠岳飞》黄晓明2015《济公之人皇鼎》李子豪2021《岳飞》--- [510]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金国得知岳飞已死,为何没趁机南下,灭亡南宋 - 知乎

金国得知岳飞已死,为何没趁机南下,灭亡南宋 - 知乎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金国得知岳飞已死,为何没趁机南下,灭亡南宋历史大学堂岳家军最强大的时候,兵力达十万,不仅足以和金军抗衡,更是在野战中频频将对手打得狼狈逃窜,金军所谓的“满万不可敌”,在岳飞这里就变成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在1142年被冤杀,理论上讲,金军除去了岳飞这位心腹大患,本应趁机再次南征,可是,在此后近二十年,双方并没有爆发大规模冲突,直到1161年,完颜亮四路伐宋,双方才再次开战。那么,为何金国在得知岳飞已死的情况下,没有趁机一举南下,灭亡南宋呢?上图_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一定程度说,是宋军逼迫金国签订的和议公元1140年,金兀术率十万金军,再次向南宋发起进攻,高宗赵构亲笔给岳飞写信,令岳飞可以自行统筹指挥,朝廷不再遥控。岳飞得令,意气风发,他马上派手下王贵、牛皋、董先、杨再兴等将领,向汝州、郑州、颍昌、陈州等地发起进攻。是时,岳飞各路大军进展神速,捷报频传。岳家军势不可挡,金兀术害怕了,为了一劳永逸,金兀术率军数万,到达郾城,郾城正是岳飞的指挥部,且当时驻守此地的兵力很少,但都是岳家军精锐中的精锐,背嵬军。岳飞派儿子岳云出战,几十个回合,将金军的“拐子马”杀得尸横遍野,金兀术的女婿夏金吾、副统军粘罕索孛堇接连被杀,金兀术大败而回。上图_ 岳飞抗金在广德六捷战地界图由于金军伤亡惨重,金兀术便想强迫两河地区的壮丁参军,增加军力,但整个河北地区没有一人响应。事实上,除了当时宋朝的正规军,在中原地区,还有无数的民间武装,在宋军反攻的同时,这些“游击队”同样对金军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经历挫败的金兀术感叹道:“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事实上,当时的金军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在各处战场被岳家军扼住咽喉,狼狈不堪。岳飞甚至鼓舞部下,要直捣黄龙府,再开怀畅饮。岳飞所言非虚,以当时岳家军的实力,或许覆灭金国不太现实,但渡过黄河,收复燕云,是很有可能实现的。就在此时,赵构发来了班师令,岳飞无奈回师,十年的功劳,废于一旦。倘若赵构能支持岳飞继续作战,宋军将一雪靖康之耻,大宋帝国将重获新生。可惜,宋朝的统治者被金国人吓破了胆,加之畏惧岳家军强悍的战力,逼迫岳飞退兵。上图_ 宋高宗赵构(1107年-1187年)史料记载“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金兀术虽然打不过岳飞,但对赵构一行人还是很了解的,他们以和谈做要挟,逼迫宋廷杀掉岳飞,理论上将,逼迫一个比自己还强大的武装,杀掉其最厉害的将领,这不是痴人说梦吗,不过,赵构还就真的答应了。之后,岳飞被冤杀,宋金达成和议,一般看来,这是宋朝的妥协,是无脑的表现,但在某种意义说,这也是宋朝人的“胜利”,正是因为岳家军的凌厉攻势,才逼迫金国签订的了和议。史料记载“诸酋闻其死,皆酌酒相贺曰:和议自此坚矣!”岳飞被冤杀,金国高层举杯祝贺,一方面,岳飞终于死了,他们去掉了心腹大患,另一方面,他们也保全了自己,那纸协议,并非全是宋朝的妥协,还包括金国的羸弱。上图_ 宋高宗手敕岳飞《起复诏》(圣旨) 纸本绍兴和议达成,宋朝皇帝很识趣,双方暂时休兵不论从哪一方面看,南宋的实力并不弱,不仅将星如云,且战力突出,可惜,南宋的统治者和宰执大臣们,一味地妥协让步,浪费了多次扳回败局的机会。那纸《绍兴和议》妥妥的是一份屈辱的盟约,宋朝向金国称臣,双方划定边界,东以淮河,西到大散关,南面是宋朝疆土,北面是金国疆域,宋军多年的战果、和无数士兵的牺牲,全部付诸东流。上图_ 蒙古、金、西夏、南宋除此之外,宋朝还割让唐、邓二州、商、秦二州大面积土地,每年向金国进贡25万两、绢25万匹。金国人乐开了花,这比打仗赚得还多、还容易,为何不同意呢?大概只有傻子才不同意吧。这纸协议,不仅保全了金国的利益,还给金国赚足了面子,唯一受损的只有南宋。十几年的战争终于停息了,宋朝以屈辱的外交,达成了暂时的和平,不仅杀了岳飞,还改编了岳家军,这自断一臂的举动,着实让人怒火中烧。上图_ 岳家军以当时金国实力,难以覆灭南宋金国人并非想要放过宋朝,从宋金战争一开始,金国的目的就是灭亡宋朝,只是在宋军的顽强抵抗下,金国才不得不慢慢打消这个想法。史料记载“七月辛巳,宋国王宗磐、衮国王宗隽谋反,伏诛。”公元1139年,金熙宗诛杀完颜宗磐、完颜宗隽,在此之前,金国高层有不少人立主和宋朝和谈,想要把河南、陕西等地还给宋朝,但完颜宗弼,也就是金兀术一派对此十分不满,双方爆发激烈冲突。之后,完颜宗磐、完颜宗隽等人被杀,金熙宗掌控国政大权,金兀术也掌管了军队,由此,在1140年,金兀术才率军大举侵入宋境。上图_ 金兵的五方八卦旗,合五色为一面旗史料记载“八月辛亥,行台左相挞懒、翼王鹘懒及活离胡土、挞懒子斡带、乌达补谋反,伏诛。”换言之,就在金兀术征伐宋军前夕,金国刚刚经历政变,权力经过大洗牌,必定需要一定时间的调整。俗话说,城堡都是从内部瓦解的,不论是哪个政权,内部矛盾的危害远远大于外部。在金兀术大军攻伐南宋的时候,金国同样在经历内忧外患,倘若内部矛盾解决不好,就会出现大乱子,而外面的岳家军势如破竹,这让金军更不敢在近期再次发动战争。公元1161年,完颜亮下令四路攻宋,进攻蜀川的金军被吴璘击败,胶州的金军被宋将李宝击败,完颜亮亲自率主力进攻采石矶,虞允文机智指挥,再次让金军折戟沉沙。与此同时,完颜雍在后方政变,搞出了个新朝廷,完颜亮被杀,金廷乱作一团。当时离《绍兴和议》的签订,已经过去了近二十年,岳飞早已逝去,但金军仍奈何不了宋朝。由此可见,金国因为实力所限,其覆灭宋朝的梦想早已化为泡影,南北对峙已经成为定局。作者:九鱼亭 校正/编辑:莉莉丝参考资料:《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四》、《金史•卷四》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发布于 2021-07-19 19:11南宋岳飞宋朝​赞同 40​​134 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

岳飞死后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上)_腾讯新闻

岳飞死后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上)_腾讯新闻

岳飞死后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上)

正月初一,开年电影《满江红》上映。不同于以往南宋时代的影视剧中多以岳飞抗金或辛弃疾南下为背景,《满江红》将时间设定在南宋绍兴十六年(即岳飞死后四年)实属罕见。翻阅史简,这一年看似“无大事发生”,那么,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电影《满江红》海报

绍兴十六年

岳飞蒙难,和议达成。对于北方士民而言,由于长期接触金军,对金的抵触与对宋的尊奉正在微妙的此消彼涨,而在得知岳飞被杀后,对宋的失望与不信任达到高峰,以致其后南宋数次北伐都只是“元嘉草草”,彼时的北方大地,早已“一片神鸦社鼓”。

南宋绍兴十六年、金皇统六年(1146),岳飞蒙难的四年后,天下无事。

天下无事,只是听起来还不错。

早在北宋神宗时,宋神宗召王安石入对,讨论宋朝享国百年而天下无事的原因,王安石上书了著名的《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全文突出“无事”,以扬为抑,褒中有贬,指出了宋朝统治的各种弊病,在“百年无事”的表象,实则早已危机四伏。

电影中,沈腾饰演的小人物,在看似“风平浪静”的背景下陷入迷局。来源/《满江红》剧照

那么,看似“风平浪静”的1146年,真的无事发生吗?

1146年,南宋临安。

高宗赵构自杀害岳飞后,解除了较具自主权的诸将领的兵权,又与自己惧怕的金人达成和议,内忧已定,外患平息,生活舒心稳当。

秦桧在绍兴和议后,尽斥政敌,赵鼎被贬至潮州,王庶被贬向德军节度副使,并死于贬地,胡铨则远走新州,李光被贬于郴州,一时间秦桧风光无二,势力如日中天。中兴四将里,刘光世、岳飞已经过世,张俊向秦桧妥协以委蛇保荣,韩世忠赋闲在家,自号“清凉居士”,并自致仕以后,不言兵事,时常骑驴携酒,游览西湖。

电影中的秦桧。来源/《满江红》预告片截图

不过,这一年的北方金国,发生了一件事,或可被视为电影《满江红》的原型。影片中,岳飞死后四年,秦桧与金国会谈。会谈前夜,金国使者死在宰相驻地,其所携密信神秘失踪。在南宋李心传所撰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也记载了一件相似的事情——在金国的南宋故官宇文虚中因谋乱被杀。

北宋大观三年(1109),宇文虚中进士及第,历任起居舍人、国史编修官、中书舍人等职。靖康时参与宋金议和,后在南宋政权初立的建炎二年(1128),以大金祈请使出使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军中,同其他使者一样,宇文虚中被金所扣留,一直到绍兴四年(1134),都被滞留云中(今山西大同)。

影视剧中的宇文虚中。来源/电视剧《精忠岳飞》截图

这段时间里,宇文虚中不肯为金人所用,拒受官爵,并为南宋奔波。其后,宇文虚中离开云中去上京会宁(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区),《金史》称:“宇文虚中朝至上京,夕受官爵。”此后,宇文虚中似乎已经在金国安定下来,开始参与到金的制度改革中。

宇文虚中赴上京不久,恰逢金熙宗完颜亶新立。完颜亶自幼接受中原文化,受儒学影响深厚,金熙宗一朝,始终着力于加强皇权、整肃内政,清洗部落制残余。他一方面与南宋谈和,一方面则大刀阔斧的改革勃极烈制度和省部、枢密院制度。这一系列改革中,都有宇文虚中参与的痕迹。《金史》卷七九《宇文虚中传》载:“朝廷方议礼制度,颇爱虚中有才艺,加以官爵,虚中即受之。”

时间来到1146年,曾深度参与金制度改革的宇文虚中,谋划了让宋金震动的政变。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

“宇文虚中乃因联合东北反金之人,且与翰林学士高士谈密谋反金,欲于金主郊祀天时,劫杀金主,先期以蜡书致宋廷,以为外援,但秦桧拒不接受。事被发觉,宇文虚中及其子直显谟阁师瑗均死难。”

宇文虚中联合同样由宋入金的翰林学士高士谈,计划趁金熙宗祭天的时候,出兵截杀金熙宗。他将计划藏在蜡丸内,传递到南宋,希望南宋派援兵里应外合,共图恢复。万万没想到,秦桧收到蜡丸后,转手就送给了金,将计划和盘托出。宇文虚中和他的师友、儿子均被金国人杀害。

关于宇文虚中谋反一事,不同史料对其过程的描述均有出入、众说纷纭,有的说宇文虚中是被动卷入,有的说他联合高士谈,有的说他联合被金熙宗诸王宗亲密谋举事,或者试图里应外合。资料内容虽然各不相同,但相同的一点是:都认为宇文虚中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了密谋举事中,事败后举家被杀。

无论真相如何,我们倒可以对当时的金宋政治生态略窥一二。

金代历史地图。来源/谭其骧版《中国历史地图集》

宇文虚中一案扑朔迷离,但可以确定的是,当时金内部的确有一股反对金熙宗的力量,试图推翻其统治。在当时,贵族联合专政的政治模式在金国内部仍是主流,地方更是尾大不掉,宗王亲贵秉权枢机,甚至可以通过金初的“兄终弟及复归其子”的继承法干预皇位继承,金熙宗与宇文虚中的改制则引起了金朝勋贵的强烈不满。

为消除氏族制对皇权的约束,扩大自身的政治影响,将行政纳入君臣关系的轨道,金熙宗废除了勃极烈制度(金皇室、宗室显贵共议国事的最高权力机构,以合议制形式决定大政方针,君主的权力会受到诸勃极烈的牵制),并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同时,一改早期对北方士民的剥削,金熙宗首先废除了女真旧贵族势力完颜宗翰所推行的剃发令、峻法,一方面推进女真的汉化,另一方面对其他民族实行怀柔政策,力求缓和治下各民族间矛盾,进而统合中原、东北的物力人力,以期南下灭宋,实现全国统一。在财政税收上,金熙宗则废除掠夺性经济政策,转以经略、经营为主。

这一系列举措自然触怒了一部分女真贵族,宇文虚中所卷入的政变虽被扼杀于待发之际,但其反对势力仍然暗中酝酿政变。而这场政变无论在历史上是否与南宋有关,金熙宗都并未有什么动作,他需要长久的和平,以推行他的改革。仅仅在四年后,皇统九年十二月(1150年1月),金熙宗被金太祖之孙、完颜宗干次子完颜亮、驸马唐括辩,大兴国等合谋刺死。之后他被降封为“东昏王”,完颜亮自立为帝,改元天德,是为金海陵王。

金熙宗即位后的一系列改革可以说卓有成效,一方面他稳定了动荡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缓和了金宋关系,为自身争取到了汉制改革和发展的空间。金熙宗虽然身死,但他的改革措施并没有人亡政息。海陵王完颜亮即位后,仍从其治政遗轨,加强皇权,安定地方,到金世宗在位时,北方的统治秩序已然十分牢固,南宋再难撼动。

完颜亮攻宋之战。来源/《中国战争史地图集》

而当时的南宋政局,由赵构与秦桧携手通过对敌妥协以换取自身的尊位不失。宇文虚中一案发生后,南宋朝廷虽然颇为震动,却无任何军事或政治上的动作。此时的赵构、秦桧与金熙宗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了奇妙的默契,保持着“久违的和平”。宇文虚中的家破人亡,就这样被宋金共同搁置,直到宋孝宗意图北伐时,方才旧事重提。只是到那时,南宋北伐时需要面对的,是已经失望透顶的北方士民,曾经的“箪食壶浆以迎岳飞、韩世忠”,泯灭在岳飞死后的光景中,更随着时光流转,逐渐模糊在北方士民的记忆中。

清代学者施国祁曾论证过宇文虚中事件,宋方的历史记载可能有诸多不实。在宋方史料中,宇文虚中事件本身疑点重重,加上他从宁死不降到降金理政的骤然转变,使得其流传的行状、书信等多带有南宋士大夫自己的想法,并在此基础上去解释宇文虚中的行为。而南宋史料突出秦桧在宇文虚中这件事上的参与,其实反映的也是当时南宋朝廷内部的士大夫对赵构、秦桧等投降派的不满,这种悲观情绪也在南宋朝廷内蔓延,此后的北伐中原似乎变成了一句口号,很少有人相信南宋真的能做到。

综合整理自“国家人文历史““中国国家历史““最爱历史”“给历史个救生圈”等公众号

(本文原发方志江苏,经授权转载)

岳飞死后的宋朝历史靠什么又延续了139年?_朝代_晋国_战争

岳飞死后的宋朝历史靠什么又延续了139年?_朝代_晋国_战争

新闻

体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教育

时尚

科技

财经

娱乐

更多

母婴

健康

历史

军事

美食

文化

星座

专题

游戏

搞笑

动漫

宠物

无障碍

关怀版

原创

岳飞死后的宋朝历史靠什么又延续了139年?

2022-03-12 08:00

来源:

旅途景色怡人

原标题:岳飞死后的宋朝历史靠什么又延续了139年?

导读: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封建朝代之一,从建国到灭亡共320年,仅次于汉朝的426年,比唐朝的290年还要长。明朝277年,清朝277年。 296 年。总的来说,这个王朝给人一种软弱的感觉。它没有开疆拓土的武功,也没有英姿飒爽的铁血王,在这样的王的统治下,牺牲了多少平民。但正是在这个王朝时期,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达到了顶峰。这个朝代也有中国文化史上最大师级的人物。包括范仲淹的岳阳楼、欧阳修的酒鬼阁、苏轼的赤壁;包括张横渠的太虚、周敦颐的太极、二城的成经、朱熹的歌舞、卢象山的乾坤;还有王安石、司马光、陆游、辛弃疾、李清照、文天祥等,仅在宋仁宗、唐宋时期,八大师之六,四大发明之三,而伟大的包青天,《清明上河图》则真实反映了其世俗的世俗生活。这样的发展状态与宋朝以文化建设为核心的基本国策密切相关。 宋太祖赵匡胤,能从军阀混战中收拾江山,本身就是个大军阀。他对战争的血腥记忆太深了。因此,宋朝建立后,他刻意弱化兵士地位,确立了禁杀三誓的主要内容,其中誓言第二条是“不杀士大夫,不杀士卒。写信说事情。”这个誓言信守得很好,我们可以看到宋朝从头到尾很少看到大屠杀大臣,这与中国其他朝代的血腥屠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了防止军队在战争中过大,宋朝采取了以钱为邻的政策。虽然每年花费不菲,但远比大规模边境战争所用的物资和人力少。避免了普通民众的战争伤亡。从民间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相当不错的。 但不杀生也有杀意。这种杀机是无形的。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针对武将阶级也与其他朝代形成鲜明对比。除了民间传说,宋代的大将很少能载入史册。将军一旦成名,宋代几乎没有这样的名将。这是因为它从国家政策中扼杀了将军的增长潜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从实际抗金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年轻将军,可以想象他给当时的君臣施加了怎样的心理压力。 于是,很少杀臣的宋朝,最终莫名其妙地杀了岳飞。尽管任何一个王朝都冷血地屠杀了许多功臣,甚至九族、十族,但死亡人数却达到了数万人。再看汉、唐、明、清三朝,但似乎没有。此案能比岳飞之死对历史产生更大的影响,这大概也与宋朝没有被杀的大臣有关。宋朝的少杀也成为后世心目中最大的冤假错案。事实上,这对宋代来说并不是历史的错觉。与那些凶残的朝代相比,宋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朝代。

岳飞死后,宋朝延续了139年。岳飞被“无谓”杀害,从此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痛处。着眼于某一方面,作为一项国策,迟早会有它的弊端,虽然这项国策在一定时期内也会取得一定的成就,但统治者应该以史为鉴,适时进行适当的调整,而不是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岳飞死后,南宋靠什么活了100多年 1 后来,晋国武术死后,晋国也没有了天赋。 2其实南宋的实力还差那么一点点,只是赵构不想打,他怕打赢了二皇子之后就回来了,自己的皇子也做不到。岳飞口口声声说要直接去黄龙府,把二皇子带回来,却只好对付他。 3 赵构只是不想打仗,只想安安稳稳地做皇帝。晋国是真想灭了南宋。谁输谁赢不一定。 4 晋国也遇到不少麻烦,内部腐败,外部强大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说蒙古和晋国恩怨重重,于是联手南宋大将晋国出去。 5 金国灭亡后,蒙古开始解决南宋问题。南宋太腐败,没有优秀的将领。他们与蒙古军队作战,屡屡失败,但他们掌握了制造火药的尖端技术,如榆木大炮等高科技武器,一时间勉强抵抗,甚至用大炮杀死了蒙哥,蒙古最高统帅。 6南宋非常幸运。一枪打死了蒙古大汗蒙哥。所以为了争夺可汗的位置,蒙古曾有过一段内乱,于是南宋又多存在了几年。 7 南宋的灭亡是由投海的末代皇帝的死决定的。多年前,他们开始在流放中逃亡,没有任何权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

宋高宗害死岳飞之后有没有后悔? - 知乎

宋高宗害死岳飞之后有没有后悔?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历史宋朝南宋岳飞后悔宋高宗害死岳飞之后有没有后悔?看了一些史料,宋高宗登基直到太上皇时期时时刻刻活在金人南侵甚至秦桧谋逆的阴影之下,而岳飞当年是很有可能光复故土甚至直捣黄龙的,那么害死岳飞之后,宋高宗…显示全部 ​关注者229被浏览547,414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 10​添加评论​分享​49 个回答默认排序戴中天​杭州市政协委员,隐士音响CEO、总设计师​ 关注 有的,有两个重要的时间点,其一是1161年完颜亮南侵,宋高宗结束了岳飞家属的流放,并在次年退位给宋孝宗;其二是宋孝宗登基以后立刻就追复了岳飞的官爵并以礼改葬,以及岳飞家属的官职,而此时宋高宗还活得好好的。 要知道,宋孝宗之所以有个“孝”字,就在于他对宋高宗非常孝顺,一应军国大事都要与高宗商议,所以断不可能在宋高宗不愿意的情况下,一上来就打他脸的。更可能的情况是宋高宗已经感到后悔,又没有勇气和脸面去下个罪己诏,只好假手宋孝宗来完成此事。 宋高宗在退位的时候还正值壮年,身体非常健康,退位以后还活了足足二十五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私以为他当时大概也是认识到自己要遭后人唾骂了,只能通过退位和平反岳飞来稍稍挽尊。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岳飞还是死了,完颜构也始终是完颜构。发布于 2022-06-30 23:35​赞同 587​​106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ZZU洛阳社会实践郑州大学“中原凛然谒先烈,红色薪火永相传”社会实践团队宣传​ 关注我感觉后悔了,但是后悔的是:为什么没有把他流放啊?好在金国1161年再次南侵的时候让他再出来当救火英雄,顺便能压制一下势力日渐坐大的秦桧。卑鄙无耻之徒宋高宗赵构,用人朝前,不用人卸磨杀驴。为了无耻的不平等条约不惜杀忠臣献祭。这么不要脸的人,也只能在金军南侵,自己的安危受到威胁的时候;或者被秦桧的势力凌驾于自己的君权之上的时候。(总之就是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或者威胁的时候)想起了那个曾经独挡一面护他安全最忠于他的之人,可惜那人已经被他亲自下旨所杀。。。臣构言,既蒙恩道,许备活藩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谴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为始,每春季差人搬送至泗州交纳,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蚤降誓诏,庶使敝邑永有凭焉看看这位大金宋主说得话,你们觉得他会为了杀无辜之人而后悔?他可曾有心?只有戳到他的切身利益了他才会后悔!因为没有充分完全的压榨利用这个人来达成他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因为冤杀而后悔!他眼中只有利用和算计,只有个人利益的衡量,丝毫没有人性和人心可言!每次读这段南宋史总是感觉是两个极端!人性的上限和下限的极端!岳飞私德高尚,为国为民,心怀天下,令人仰慕崇拜加对他的结局扼腕叹息!赵构秦桧等人,都是极端精致利己主义者。丝毫没有人性和人心。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拿他人献祭,一个生命对他们来说甚至不如一个官位,一个和议,甚至几百两银子!编辑于 2020-07-07 14:49​赞同 261​​34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